影音新聞環保公衛

兒童性早熟趨普遍 如何避免提早「轉大人」

記者 錢照融、黃心柔/採訪報導

性早熟在當今社會已成普遍趨勢,個案蘇小妹有著微微隆起的胸部及148公分的身材,今年才國小三年級的她卻比其他同年齡的孩童發育早了很多。

蘇小妹的母親指出,國小二年級時,由於蘇小妹當時都自己洗澡,某天她發覺胸部脹痛並告知媽媽,蘇媽媽這才察覺異狀,就醫後發現竟是性早熟症狀,骨齡甚至大了兩歲。

性早熟使生長板提前閉合(示意圖,非當事人)。照片提供/陳菁兒

小兒遺傳內分泌科醫師陳菁兒表示,性早熟的定義為,女性在8歲、男性在9歲之前出現第二性徵(如女性胸部發育、男性出現睪丸大於4cc),則稱為性早熟。其成因有許多種,有些為家族基因遺傳、環境荷爾蒙等無法避免的因素所致,但其中也有較能預防的成因,如:肥胖。

孩童提早進入發育期。攝影/錢照融

衛福部國健署2017年至2020針對7到12歲兒童的統計,男女童肥胖的比例佔全國的16.5%及13.6%。陳菁兒提到,由於當今大眾的飲食習慣西化,吃速食的頻率較高,也因疫情期間,孩童吃得多卻動得少,肥胖率逐漸提升,性早熟的風險也因此增加,且孩童青春期提早來臨容易使生長板提前閉合,導致日後長不高,呼籲家長應預防孩童過度肥胖。

飲食西化為主要成因之一。攝影/錢照融

另外,性早熟不僅會造成孩童身體上的變化,也會形成心靈上的負擔,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蕭東原表示,孩童或許無法理解為何身體會出現變化,甚至容易產生歧視性早熟孩童的心理,應請家長適度引導孩童正確的衛教觀念,不僅讓性早熟的孩童理解自己身體的發育變化,也讓其他同儕了解身體出現第二性徵並非奇怪之事,應用健康的心理看待所有人。

性早熟與飲食息息相關。攝影/錢照融

面對成為趨勢的性早熟,蘇媽媽也呼籲家長因多注意自家孩童是否有過早發育的情形,及早發現及早就醫,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期。

 

延伸閱讀:

對抗兒童肥胖 校園禁含糖飲引爭議

超重比例上升 美國正視肥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