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

本土洋將爭霸 職籃人才培訓亟待精進

記者 陳品翔、陳明洋/採訪報導

台灣職業籃球發展迅速,三大聯盟SBLP LEAGUET1共計十六支球隊,尤其在前NBA巨星「魔獸」Dwight Howard宣佈來台加盟後,所屬球隊在年底前主場賽事門票快速售罄,顯見民眾高度關注職籃且反應熱烈。我國職籃高速擴張之餘,洋將球員的運用及本土球員的培訓等問題亦隨之浮出檯面。

台灣職業籃球運動近年高速擴張。攝影/陳明洋

市場機制 留優汰劣

澳洲昆士蘭大學運動學博士陶以哲認為,國內職籃能夠蓬勃發展,主要是具有市場需求,球迷基數夠大。他表示P LEAGUE以「屬地主義」的方式行銷,透過在地化經營與提高球員曝光度,吸引球迷注目支持,球員也會因受關注程度增加,更精進自身籃球技術。

公園附設球場提供民眾休閒運動處所。攝影/陳明洋

陶以哲提到,球隊營運若單靠具知名度的外籍球員,短期內或許能嚐到甜頭,但長遠來看是在賭博,尤其目前隊伍數迅速增加,若賽事品質與水準無法跟上國際,很可能已達天花板或僅有短暫光景,國內職籃的量能是否可以負荷,仍有待後續觀察。

籃球專欄作家阿准表示隊伍數快速成長難免會有球員素質良莠不齊的狀況,但市場機制會反映一切,過去因規模太小,許多球員有實力卻缺乏地方發揮。如今本土選手被看見,有更多證明自己的機會,隨著各聯盟的選秀持續辦理實力較差的選手自然會被取代

大專籃球聯賽成為職業球隊選秀的搖籃。攝影/陳明洋

歸化球員 提升實力

將目光放至國際賽場,中華民國C級籃球教練鐘育群表示,國家隊實力要有顯著進步,歸化球員佔舉足輕重地位,在先天身體素質差異下,台灣在國際賽場上總是輸多贏少,也因此需要更多歸化球員的助陣。他認為可在現有聯賽中依表現找出符合國內需求的外籍選手,或是經政府部門協助前往海外挖掘人才,方能有效提高整體國家隊競爭力,獲得國際關注。 

陶以哲也認為,歸化球員的加入必有利於台灣籃球,除了爭取更好的表現及提升國際排名,妥善制定外籍運動員歸化制度政策,不僅是體育署應努力的目標,更是國際籃壇重要趨勢。 

長期關注國內籃壇,運動視界專欄作家BasketBros指出,近來我國歸化球員戴維斯,是否能以本土球員身分於國內聯賽出場,廣受外界議論。他認為於情於理,戴維斯都應該是本土球員,戴維斯的身份認定會被重新提出來討論,關鍵在於他的球技與身體素質方面都比本土球員優異,導致其他球團認為戰力失衡。

BasketBros期待,藉這個機會激盪出一個恆定的「歸化球員身份認定」準則,實質保障歸化我國球員之權益,畢竟台灣不會只有一位「新台灣人」。 

以實際層面來看,阿准表示當初戴維斯歸化成為我國球員,得放棄原先的美國國籍,也就是目前戴維斯僅持有中華民國護照。如果禁止具備我國國民身分的球員在職業賽場上打球,於情於理都不合邏輯,各聯盟也需更精進關於歸化球員的相關規範。

近年國內籃球運動蓬勃發展,奠基於校園推廣成功。攝影/陳明洋

洋將影響力日增 本土選手精進

近來我國籃球聯賽,洋將在場上影響力日漸增加,根據P LEAGUE官方T1聯盟提供的資料,發現不論是在得分、籃板、阻攻方面,洋將的成績都名列前茅,本土球員該如何提升自我價值,尋找自身明確定位,值得球迷關注。

針對是否應限制洋將數量保障本土球員時, BasketBros表示應適當規範除顧慮球迷對於場上球員認同感問題現實考量下,球團的支出也會因洋將而大幅增長,若最後淪為各球團間的軍備競賽收支無法平衡時將危及本土球員的權益及球隊的營運

阿准則認為,洋將的存在能提升比賽強度,賽事内容變得更精采,讓本土球員見識國際級別的對抗,向洋將請益,了解國外職業球員訓練菜單與模式,均為洋將制度帶來的處。他強調,本土球員仍須提升自身能力,才能避免外籍球員主宰比賽

前育成高中籃球隊教練楊凱安表示,外籍球員受聘來台打球,除了增加比賽觀賞性外,因身體對抗性高爆發力強、球的處理能力優於國內選手,對於本土球員而言,在比賽中面對這些實力堅強的好手,確為艱困之挑戰。 

楊凱安認為,除了需在球技方面下足苦功,台灣球員由於先天身材條件較普通,在重量訓練上須特別加強。他指出,球員應加強訓練下盤及核心肌群,籃球員的下盤如果夠強壯穩定,在爆發力和跳躍力方面能帶來加分。

綜觀台灣籃球選手,楊凱安認為桃園璞園領航猿籃球隊總經理陳信安可作為球員典範,他在球員時代展現出的身體素質為全台灣最佳,各項條件都能與各國好手抗衡,若能將重訓的觀念融入日常訓練,未來本土球員發展一定能有不小的進步。

扎根學校教育 奠定致勝基礎 

我國籃球職業化近年蓬勃發展,在P LEAGUET1聯盟相繼風光成立下,老牌聯盟SBL超級籃球聯賽,也正努力走出自己的路。台灣銀行籃球隊總教練陳國維表示,國內目前籃球盛況,對從事籃球運動或相關產業的人來說無疑是件好事,無論民眾或企業皆肯定台灣籃球發展,此時球員與教練亦須與時俱進,維繫球賽品質同時吸收新知,將良好的比賽內容呈現給觀眾。

硬體設備良窳將影響民眾支持職業運動意願。攝影/陳明洋

陳國維對於是否支持自家球員挑戰兩大聯盟時表示,不論是外在薪資條件或整體聯賽實力,球員當然希望能往更高層級發展,他也鼓勵球員們勇於挑戰,但這並不代表SBL較差,也有球員想磨練球技或考量可發揮的空間,選擇留下來打拼。 

陳國維提到,每個聯盟都有各自的發展方向,儘管SBL曝光度不如從前,但透過積極與中華民國籃球協會合作,培養基層學生籃球員與回饋校園,提升品牌能見度;比賽上則是僅有一名外籍選手的名額,希望給本土球員更多的表現機會,以吸引球迷關注。 

最後,陳國維也勉勵球員在盡到自身本分的前提下,也要具備第二專長。他強調,運動員生涯短暫,早期許多選手退休後往往只能從事教練職,若又無法適應學生教育環境,很容易就會遭淘汰。因此,在運動防護、運動心理、影片分析方面,他也希望球員能多加學習,提升個人競爭力,將所學貢獻給台灣籃壇。

職籃聯盟各自具備特色和發展方向。攝影/陳明洋

延伸閱讀:

新聯盟成立 籃壇勢力誰與爭鋒

SBL票房慘跌 台灣籃球最高殿堂逐漸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