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社福

蒙塵天使 染毒嬰幼兒亟待援手

記者 陳亮貽、萬修懿、李婉萍/採訪報導

根據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內容,締約國(本國)應該要確保兒童健康照護服務之權利不受剝奪,並特別針對嬰幼兒之死亡率、兒童所須之醫療協助及健康照顧、母親產前及產後之健康照顧等事項,採取相關措施。孩子何其無辜,染毒婦女將毒品危害傳給下一代的問題,亟待關注與解決。

108年通報個案濫用藥物之品項排名前三名,以海洛因居冠(示意圖)。攝影/陳亮貽

濫用藥物女性 分布育齡階段

根據衛生福利部建置「管制藥品濫用通報資訊系統」,蒐集醫療院所、民間戒癮團體及衛生單位等通報藥物濫用之相關資料,108年通報個案濫用藥物之品項排名前三名,以海洛因占通報總人次為冠,其他依序為安非他命、K他命。

108年通報個案濫用藥物之品項排名。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製圖/黃宇

此外,在108年之各機關(構)通報藥物濫用報告中得知,女性占通報總人次之18%,雖然目前台灣社會仍以男性吸食毒品的比例為大宗,但出現許多女毒品通緝犯利用「懷孕」逃避入獄之情形。

女性吸食毒品者正在逐漸成長,且年齡大多集中19歲至50歲之間的「育齡階段」(示意圖)。攝影/陳亮貽

 

根據監察委員田秋堇、王幼玲、林雅鋒申請調查之新聞稿顯示,因出現許多女毒品通緝犯為了逃避入監服刑,使新生兒成為毒癮媽媽們逃避入監的工具。導致這些被生下來的新生兒(俗稱毒寶寶),在出生時極有可能遭到毒品的殘害,對於此種現象,需要提供相對的政策保障、充足的醫療資源,以及後續的成長照顧之對策。

長庚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林芝表示,近年來女性吸食毒品者正在逐漸成長,且年齡大多集中19歲至50歲之間的「育齡階段」,使得暴露在毒品藥物中的嬰幼兒不僅將面臨死亡風險相對高的狀況之外,出生後也可能會處於較不利的健康狀態,容易造成胎盤剝落,還有極高的機率會發生早產或流產之現象。

愛慈基金會執行長鄭敏菁則指出,政府機構目前尚未建立系統性的資料庫,雖然已向中央及社會處部門查詢過相關數據,但目前仍無法掌握毒寶寶的準確數量。

政府機關對於人口樣態、成癮母親、毒寶寶數目等數據,尚未建立系統性的資料庫(示意圖)。攝影/陳亮貽

吸食毒品 危害下一代健康

林芝表示,若父母任何一方有使用「鴉片」之情形,其嬰幼兒出現死胎、早產、身體機能不良的機率,將會是一般嬰幼兒的2.3倍。且毒癮媽媽吸食海洛因則會造成新生兒罹患「毒品戒斷症候群」,容易使剛出生的嬰兒體重過輕、外表畸型、代謝及呼吸道產生問題,通常皆在新生兒出生後三至七天發生,約維持二到四週,且發生的原因跟母親吸食毒品密切相關。

林芝指出,毒癮媽媽在懷孕的過程當中,因持續受到毒品的控制與危害,金錢都投在毒品上,導致產檢、懷孕備品、營養品等開銷無法自理,使得體內的寶寶無法受到良好的照顧。 此外,新生兒受母體毒品的影響主要可區分腦部神經、呼吸道、腸胃道、自主神經系統等四部分,包括過度哭泣無法停止、易怒、情緒起伏大、呼吸易喘或無法呼吸、腸胃吸收能力不佳、容易腹瀉、過度流汗、興奮等症狀。

以基隆長庚醫院為例,林芝表示,目前若遇到毒癮媽媽就醫生產,首要工作即通報社工,社工再通報至社會處,經醫師及社工評估後,判斷嬰幼兒出生後該被送往原生家庭、社會福利院以及或安置中心。

此外,她也補充,經專業評估後,若毒癮媽媽已持續戒毒一段時間、積極尋回寶寶,以及能夠提供寶寶良好的成長環境,醫院方就會選擇讓寶寶回歸至原生家庭;但若是原生家庭無法提供寶寶健康的生長環境,就會透過社工及社會處,將寶寶送往社會福利院或是安置機構,以獲得適當的照顧。

安置機構會依每個孩子的狀態給予相應照顧。攝影/陳亮貽
基隆長庚醫院小兒科醫師林芝,分析毒寶寶出生後會受到哪些身體疾病之影響。攝影/李婉萍

體弱多病 照顧備感壓力

由於毒寶寶出生後身體機能不足,林芝說明,小兒科醫師在餵食毒寶寶的過程中,會特別注意是否有嗆咳的狀況,並定期觀察排便,檢查是否有腹瀉的問題,且需減少外界刺激。對此,院內特別安排隔離病房,房間內除隔音效果強,還會維持昏暗燈光,讓他們有安全感。醫師也會另外觀察他們體內的含毒量,適時使用藥物幫助排毒。

脫離醫院的照顧後,毒寶寶將面臨何去何從,台北家扶中心書面回覆,在台灣若想成為合格的寄養家庭,需要歷經職前的訓練課程,正式通過會議後會依照家庭的類型,進行媒合配對需要被安置的兒少。

此外,若屬於六歲以下的毒寶寶照顧者,寄養家庭還需先有「嬰幼兒照顧基本知能」,並且應接受完整相關的訓練,鄭敏菁表示,原就為數不多的寄養家庭,再加上一般人可能會認為毒寶寶在嬰幼兒階段較浮躁、難以照顧,所以毒寶寶在尋找寄養家庭的過程更加艱難。 

天主教福利會主任楊淑宜指出,毒寶寶比較敏感不易安撫,且發展相對遲緩,所以在照顧這些毒寶寶時,需要花費更多的心力。鄭敏菁也提到,許多寄養家庭目前比較不願意收養毒寶寶的原因,除了在照顧這方面相對不易,還有他們身體上可能有尚未被檢查出來的疾病,照顧者也會倍感壓力。 

雖然在照顧毒寶寶時需要格外的花時間以及心力,但受到良好照顧的他們,在生活上與一般孩童並無差距。林芝呼籲社會大眾:「希望大眾不要有歧視性的看待弱勢族群,不管是用藥的人或是毒寶寶。」讓這些孩子們能夠像一般嬰兒一樣,平安成長。

愛慈基金會執行長鄭敏菁,分享照顧一歲半前的毒寶寶個案心得。攝影/李婉萍

以愛接納 守護藥癮寶寶

政府目前的安置策略,是以能夠在一個像「家」的環境中成長為主軸,鄭敏菁表示,每一個轉介進機構的寶寶幾乎都是因為媽媽吸毒,她提到目前安置中的八位寶寶中就有七位是毒寶寶,其比例高得無法忽視。她也說明,會先以孩子的自身利益為考量,經全面的評估儘早媒合寄養家庭,機構會盡量在孩子一歲半前為其安排回到原生家庭,或安排寄養家庭、家外安置單位、收養等穩定去處。 

基隆市政府社會處督導李宗憲指出,在政府安置下的毒寶寶,於出院前皆會由護理人員提供照顧者衛教,針對毒寶寶特殊照顧的需要進行示範與指導,現行寄養家庭每年皆會辦理在職訓練,提供各項照顧特殊需求孩子的專業知能與技巧,社工亦會每月至寄養家庭訪視提供心理支持。若有各項針對照顧毒寶寶以及其他特殊照顧需求,例如:特殊教育資源、早期療育評估、血氧機、特殊醫療藥品等皆會透過社工連結資源協助。

毒寶寶若受到良好照顧,也能與一般孩童無異。攝影/陳亮貽

關愛基金會主任王冠婷則提到,照顧毒寶寶的過程當中,需要花費更多時間與心力,他們會根據每個孩子不同的狀況準備營養品,例如奶粉會選擇比較好吸收的產品,尿布會選用品質最佳者以防孩子會有過敏的症狀,希望他們能夠在良好的照顧之下,生活上與一般孩童無異。 

鄭敏菁表示,在募款和社會對話的過程中,最值得慶幸之處,在於大眾對於這些孩子是疼惜的,並不會對他們存有偏見或貼上特殊標籤,且樂意捐助物資來支持他們。她同時強調,最希望這些孩子出生後就能得到完善的照顧,畢竟寶寶的年紀還小,未來仍有無限的希望。她也呼籲政府在衛教方面能夠更加完備,對於懷孕中的準媽媽,甚至是原本已有吸毒的女性,能夠加強宣導毒品對於孩子身體的影響甚大,亦期待社會能夠更加關注毒寶寶問題的嚴重性。 

 

延伸閱讀:

包容與關懷 讓孩子們重返校園

醫療合作 減少毒品吸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