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科技

社區裝設充電樁不易 管委會溝通成關鍵

記者 楊益慈、羅婄文、林雨蓁/採訪報導

電動汽車在近年來引發許多話題,根據交通部公路總局統計指出,2021年全台自用小客車光是不含油電混合的電動車領牌數就達到10萬多台。2021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時,總統蔡英文也宣布「2050淨零排放轉型」將成為台灣未來的目標,而運輸部門的首要目標,就是在2040年達到全面市售電動車。

2014年至2022年電動車掛牌數量。 資料來源 / 交通部公路總局、製圖 / 羅婄文

在政策推動跟電動車熱度上升的情況下,路上的電動車變多了,也意味著電動車充電樁成為很多人的日常需求。經常在網路上分享電動車充電樁裝設經歷的部落客,同時也是電動車的車主——芸芸電車日記表示,在購買電動車後,很多車主都會有「里程數焦慮」,擔心自己在到達目的地前的電動車電量不足。

此外也有很多車主不想買了電動車後還須至公有停車場為電動車充電再走路回家,因此選擇在家中私人車位上設立充電樁。

用戶裝設家用充電樁。攝影 / 楊益慈

然而,想在自家車位設立充電樁並非聽起來那麼簡單。當車主考慮好購買一台電動車回家,首先要向充電樁安裝廠商聯絡,請廠商來到現場做工程評估並向車主報價,接下來向管委會提供廠商的評估報告和充電樁裝設的設計圖,管委會將根據車主的提案召開一年一度的區分所有權人會議(下稱:區權會),車主可以委託廠商呈交工程提案和經費估算。

若在這次的會議中,車主與管委會沒有達成共識,或是資料不夠充足,導致申請被退回,需要再等一年才能再次提案。芸芸電車日記提到,很多網友說申請提案被拒後因等不了一年,最後都是將已買好的電動車再轉手賣人。

社區申裝充電樁流程圖。製圖 / 楊益慈、資料來源/裕電俥電

專門為社區安裝充電樁的廠商裕電俥電總經理高秀枝表示,面對社區管委會會遭遇以下幾個問題:首先,社區居民不願為人數相對較少的電動車車主分攤電量。一般契約容量用電量額度設置在100度電,設立公用的充電樁會併入社區公共用電,當設置充電樁後管委會就要行契約容量的調整,若多數人用不到充電樁,會認為自己幫車主們均攤費用不公平,因此拒絕同意。

高秀枝說明裝設經歷。攝影 / 羅婄文

除此之外,許多大樓裝設充電樁會考量建置的費用以及環境的美觀等諸多問題,高秀枝說明,很多社區為了不破壞地下室的裝修美感,也會拒絕建置充電樁。最後充電樁的最大隱憂,就是用電安全問題。許多居民對於不熟悉的充電樁存有一些安全上的擔憂,比如害怕充電樁像充手機一樣發生爆炸意外。

高秀枝提到,其實一般市售充電樁會經過CNS國家標準的驗證,而當車主需要使用較大的電率充電時,更需要經過台電申請,由他們進行專業的評估才能設置充電樁,且一般充電樁電量充至85%到90%時,就會自動斷電,當充電樁溫度過高時也會自動斷電,因此充電引發的意外多為不當使用才會造成。

高秀枝分享,即便多數案例都在區權會階段就失敗,但過往幫忙溝通裝設的案例中,有一位內湖社區的總幹事喻曦如讓高秀枝印象深刻。喻曦如從綠能環保概念出發,同時也意識到社區裝設充電樁在未來電動車的普及下將成為一種趨勢。

即便在第一次提案就遭到住戶否決,喻曦如仍耐心的說服住戶,並透過先向台北市建管處申請綠能社區補助費用,將所需的成本費用降低,以打動住戶的心。在向管委會溝通的階段,容易碰到很多困難,但只要有心去溝通,了解住戶的需求和疑慮,裝設充電樁的過程將減少需多利益衝突的碰撞。

芸芸電車日記表示:「要先有所付出,才能得到回報。」很多網友向她取經如何成功裝設充電樁,但一開始也不是一次就成功,碰過壁的她後來自願當上主委後,才更加了解每個住戶的需求,「住戶會有擔憂都來自於對電動車的不了解」,為了讓社區管委會更加了解電動車,她也將國外許多關於電動車的文章做翻譯跟分享。

電動車失火頻傳 鋰電池比汽油危險?  

隨著電動車使用率逐漸攀升,除了充電樁具有使用隱憂之外,電動車事故也隨之增加,例如藝人林志穎電動車起火事件,根據報導,當時消防員耗費大量時間以及水量才將火勢完全撲滅。相較油車事故,電動車火災更加耗時費力,且處理程序也較為複雜。 

臺北市政府消防局第一大隊景美消防分隊消防員姚秉成說明,因為油車與電動車的動力來源不同。電動車是由高壓電帶動輪胎,失火起因通常是:內部電池模組產生高溫過熱問題。因此,當電動車起火時,需要先斷電。

姚秉成指出,「斷電是專業問題,你怎麼去判斷該剪哪條線?剪錯的話可能就會被電擊引發生命危險!」此外,為了避免高溫反應中的電池,使電動車火焰不斷復燃,消防員斷電後,需要持續對電動車噴水降溫,直到電池反應結束為止。 

特斯拉車主芸芸電車日記表示,當電動車起火時,只用滅火毯完全無效。電池在內部發熱,使得電池周圍零件起火,如果只在外部蓋滅火毯,火焰還是有可能在內部持續延燒。芸芸電車日記指出:「奧地利消防單位會使用電器火災專用冷卻貨櫃箱,將事故電動車整台泡進箱內冷卻,直到電池放電完畢。」然而,近期新竹縣消防局卻使用滅火毯模擬演練電動車火災事故。對此,姚秉成解釋「滅火毯只能輔助,主要還是用強力水霧及水柱灌救降溫。」   

電動車事故頻傳,民眾憂心充電樁可能在充電時起火爆炸。對此,姚秉成表示:「目前比較少針對充電樁起火進行撲滅訓練,電動車越來越多,充電樁設在地下室,確實有可能發生電動車與充電樁同時起火的情形,目前我們也只能用水霧在稍遠處做防護,以免火勢延燒。」關於目前是否有社區裝設充電樁或者電動車的消防法規,姚秉成坦言:「目前是沒有的。」 

政府為因應環保趨勢,鼓勵民眾使用電動車,宣佈2040年將全面市售電動車。然而現今電動車事故頻傳,台灣消防仍不具備足夠因應電動車潮流的完備措施。對此,姚秉成強調,電動車主應注意定期保養愛車,行前需根據車主手冊做好每項檢查,才能避免意外發生。

電動車熱潮將至 台灣該如何應對?

根據國發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目前全球已有136個國家宣示淨零排放目標,台灣也積極響應,提出「2050淨零排放行動」,預計在2040年要達到運具全面電氣化。

然而姚秉成指出,儘管政策規劃如此,目前卻沒有針對電動車及充電樁的消防安全法規,只有用戶用電設備裝置規則,內文針對電動車的法條僅說明裝設用電設備的規範、防護措施等,除此之外並沒有其他專門針對電動運具的相關法律。

根據DDCAR電動車網站整理的宅電ChargeSmith充電地圖APP統計,截至2022年6月,全台充電樁有4836座,充電站有1399站。雖然充電站多採用一站多樁的形式,但城鄉差距過大,數量最多的台北市有259個充電站,最少的雲林縣卻只有八個。若要達到電動車普及的目標,充電站數量恐怕供不應求。

台灣各縣市充電站數量。 資料來源 / DDCAR、製圖 / 楊益慈

高秀枝表示,期望台灣未來的電動車充電方式採使用者付費,因為電動車與油車的最大差異,在於燃料從汽油換成電能,既然加油要收費,用電能充電也應該收費。意即不論個人或是公共充電樁皆須付費使用,而非如現行各賣場充電站的免費制度。

以文山閱讀春樹社區舉例,社區監委呂先生說明,該社區就是採用使用者付費模式,目前各家車廠在客戶購買電動車後都會附一座個人充電樁。若住戶有裝設需求,則需自行聯絡規劃師及社區管委會協商,經由規劃師與社區協商後,再請水電技師與台電工程師評估,裝設完畢後,充電樁的用電就會計算在該住戶電表內。

呂先生表示:社區充電樁一定會是使用者付費。 攝影 / 楊益慈

台灣正努力跟上各國永續環保的腳步,然而在電動車這條路上似乎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不僅需要政策支持與法律完善,也需要克服溝通與設備的障礙。呂先生及電動車主芸芸電車日記都表示,唯有電動車主與其他用戶間的理解和溝通,以及讓更多民眾了解電動車,才能改善現況。

 

看精彩融媒體報導:《社區裝設充電樁不易 管委會溝通成關鍵

延伸閱讀:

油價漲!電動車熱度升 充電成困擾

政策反覆 電動車發展的美麗與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