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新聞文教生活焦點

突破身體障礙 「揪輪」推出新視野

記者 王小萌、盧品安/採訪報導

高士庭原本是一位戶外運動愛好者,在一次意外中下半身癱瘓,無法繼續四處探險。經過兩年的重建生活後,在一次活動中結識將「揪輪運動」引進台灣的法國人歐馬克。透過「揪輪運動」,高士庭也重新找回屬於他的運動人生。

士庭回憶最刺激的一次旅程是前陣子的八通關古道。攝影/盧品安

「揪輪」是一項身障者也可以參與的運動。揪輪需要2人以上的直立人去推動,推動的人則是分為兩部分,前面的人負責選擇道路,後面的人負責掌握揪輪的平衡,坐在揪輪上的身障者則是靠著最好的視野作為指揮及前後溝通的人。揪輪的兩人默契越高越不費力,選擇最好走的路徑加上前後兩人推拉,揪輪可以突破任何階梯或有障礙的地形。

歐馬克替高士庭調整揪輪舒適度。攝影/盧品安

高士庭說,揪輪是一項可以體現公平平等的運動,征服任何地形、不受身體限制,讓那些就算是天生有一些身體障礙的人們也可以看到阿里山的日出雲海、合歡山的漂亮美景。

台灣多元探索教育協會創辦人、同時也是特殊教育教師的歐馬克提到,推廣揪輪最大的困難是文化的差異。在法國,揪輪是一項人們很習慣的運動,而在台灣大家會怕辛苦,很少人會想來推揪輪,但他希望可以有越來越多人加入揪輪的隊伍。

歐馬克之所以喜歡這項運動是很享受大家投入在這項運動的過程,大家配合著溝通、克服各種地形,而不是誰去幫誰做什麼事情。

歐馬克組裝揪輪,準備帶孩子們出去走走。攝影 / 盧品安

在揪輪這項運動裡並不存在著誰幫誰,歐馬克也提到最大的目標是挑戰玉山,雖然會很難,但他會多多準備練習。此外,歐馬克也會到社福機構用揪輪帶孩子們去附近公園走走,跟孩子們溝通互動、照顧他們的舒適程度。教保員們開玩笑著說:「有馬克的地方就會一直流汗。」但孩子們的笑容似乎讓這些汗水都更有價值了些。

小孩難得出遊,看著歐馬克露出開心的笑容。攝影 / 盧品安

身障者們通常很難想像百岳上的風貌,揪輪這項運動卻突破了這項困境,讓身障者們可以走出戶外,感受大自然的生機、感受陽光,身障者們也因為歐馬克有了更多不同看世界的角度。

 

延伸閱讀:

地板滾球鍛筋骨 身障者實現夢想

克服身體的不足 身障者「礙」運動

身障者運動不易 燃燒熱情化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