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新聞焦點社會社福

軍方標售代管土地 明興社區營造恐化烏有

記者 章哲漢、葉禮聿、蕭郁霖/採訪報導

Open Green「打開綠生活」計畫(以下簡稱OPG)是台北市都更處活化社區閒置空間的改造計畫,目的是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質。以文山區明興里為例,近年便透過OPG提案,成功改造社區內多處軍有土地的閒置空間。這些改造點,目前由社區代管,作為社區里民課輔教室、園圃等公共用途。然而,2020年隨著軍方標售土地給建商,明興里幾年來的社造成果,即將化為烏有。

點擊文字進入融媒體網站。台北市文山區明興社區的社造成果卓著,不時還有其他社區前來取經。攝影/蕭郁霖

明興里分期分區的改造藍圖

經過台北市產發局「臺北城市花園推動計畫」及「社區園圃計畫」輔導下,台北市文山區明興社區將原本代為管理的軍方土地,打造成一個社區的園圃,提供社區居民一個栽種蔬菜、花草的開放場域。

明興社區利用軍方代管土地設置「秀明園圃」,提供里民從事園藝與乘涼的開放場域。攝影/蕭郁霖

明興社區部分地址位在台北市文山區的秀明路,該路段左右兩側落差大,而園圃位置則坐落在秀明路一段馬路旁的邊坡上。社區園圃志工吳欽賢提到,在從事休閒園藝之前,居民總是得先爬過高矮不一的階梯,不時還需要搬運泥土肥料與鋤頭等工具,這都造成社區年長者生活上的不便利。

明興社區打造「友善長廊」之前,里民需攀爬高矮不一的階梯才能到達園圃。攝影/蕭郁霖

為此,明興社區發展協會2019年向台北市都更處提出「打開綠生活2.0」計畫,在中國科技大學建築系講師孫啟榕與其學生團隊的合力施作下,將21、23與25號三間軍方屋舍打通、降低牆面高度,並鋪設水泥緩坡長廊,從社區的生態館外頭,一路連接至高處的園圃,連通社區裡的公共空間,讓從事園圃栽種的里民更加方便。

「友善長廊」為明興社區提出之「打開綠生活2.0」計畫,讓社區的年長者可以更方便地來回社區與園圃。攝影/蕭郁霖
「友善長廊」在途中設置長椅供里民休憩,當地里長曾一度規劃將這打通的三間房舍,改造成社區全齡照顧與活動中心。攝影/蕭郁霖

里長鄢健民說明,喜愛園藝的明興社區居民常和興隆公宅二區的天空農場菜園做交流,緩坡的設計,讓行動不便的親朋好友得以乘坐電動輪椅至園圃區。降低牆面高度後,架設於緩坡屋舍旁的長椅區,亦成為社區居民一個觀賞街景、聊天休憩的開放空間。

鄢健民認為,照顧好社區內的老人與兒童,才能夠讓青壯年可以無後顧之憂地打拼,因此在園圃以外,明興社區早於2017年便改造國軍眷舍,將其打造成一座有特色的明興門–「白屋」。

這棟名為「白屋」的社區建築門面,二樓是社區兒少基地,提供6至12歲兒童課後輔導,或是舉辦夏令營的教室空間。一樓則是24小時半開放的多用途展覽與休憩空間,另設置智慧i郵箱,提供里民便捷的郵務業務。如此人流的擾動,與牆面方形窗口的設計以降低隱蔽性,都能避免街友逗留,維護居民安全。

這個slideshow需要JavaScript。

國防部將代管地標售建商 社造能量難以延續

鄢健民曾經評估將社區代管的21、23與25號三間軍方屋舍,改建成全齡的照顧與活動中心,然而隨著軍方2020年未事先告知就逕行標售,此藍圖自然也就破滅。鄢健民認為社區與軍方理應是夥伴關係,即便社區只是代為管理,也不該是從他處才被動得知標售消息。

鄢健民感嘆地說:「我們也不是刁民,政府有自己的準則與方向,但相對地我們也節省了他們人力成本的投入,做了那麼多年,這些都是居民與志工用雙手,一點一滴完成的,軍方毫不在意就賣掉了,對社區影響很大。」

明興社區的改造點多為軍方所有,因而難逃使用權遭收回的命運。攝影/蕭郁霖

「我們的想法是『怎麼可能!』當下其實很錯愕,難道我們將近10年的辛苦就要化成泡影?內心相當悲觀且不解。」明興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潘俊興解釋,因為早在第5度標售之前,該地就已經流標4次,因有建商得知建地上有侵佔戶問題後,都選擇放棄參與投標,沒想到最終還是被安家建設公司所標下。

潘俊興補充,國防部售出土地後,土地所有權變為建設公司擁有,鄢健民不能再以無償方式代管土地,在開工前這段時間,要用「承租」的方式租借,才能繼續使用原有的生態館、白屋,與園圃等區域,導致相較以往只需負擔水電費,如今卻還要「付費」才能擁有OPG改造點的使用權。

明興社區內的「生態館」是提供居民進行課程與互動的室內空間。攝影/蕭郁霖

潘俊興表示,建商目前僅給予口頭承諾,保證2022年不會著手拆除OPG的改造基地,若有動工消息,會提前3個月至半年告知。鄢里長目前正積極與建商協調,期望可以「公益回饋」的方法取得彼此間平衡。

「原本建商也許只能蓋12層,但有了公益回饋,建造公共空間後,建商仍可在保有原有的坪數下,繼續往上蓋,等於他們沒有損失,又有空間可以讓我們做公共使用」潘俊興說。不過,鄢健民雖與建商設計師建議,納入公共空間的設計,讓原有白屋具備的課後輔導教室、閱讀空間,一併挪至新建築做使用,但建商仍保有最終選擇權,是否會依此設計仍不得而知。

潘俊興說,白屋、生態館內原有的兒少輔導與老年課程,未來可能移至「木柵基督教聚會地下室」或是「中國基督教信義會聖道堂二樓」,藉由教會提供場地的方式,讓課程繼續進行。

而面臨拆除的秀明園圃,鄢健民則為里內「敦南莊子」社區撰寫計畫書、申請經費,將其規模逾200坪的閒置斜坡,打造成老人無需彎腰,即可種植的明興里第2園圃。另一方面,明興里於108年向財政部國有財產署代管的松榕公園,也將改造成明興里第3園圃,預計於111年完工。

即便秀明園圃即將歸還給建商,鄢健民依然將OPG所創造出的動能延續下去,為敦南莊子社區新園圃提供協助。攝影/蕭郁霖

 

延伸閱讀:《社區營造的資優生 明興社區的綠生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