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新聞社會社福

「阿嬤家」重開幕 台籍慰安婦剩1人

記者 李汶瑜、吳欣穎/採訪報導

1992年開始,婦女救援基金會(以下簡稱婦援會)致力於陪伴前台籍慰安婦,每年8月14日為國際慰安婦紀念日,這天透過示威遊行、靜坐抗議、紀念晚會等活動,婦援會陪伴阿嬤們向日本政府抗議,要求日本必須對受害者正式道歉,並且要公開事實、賠償這些受害女性。

利用鐵欄的意象,象徵阿嬤們被困在壓抑的情緒中。攝影/李汶瑜

由婦援會成立的台灣首座慰安婦博物館「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在2020年因疫情、財務與租約等各種壓力,於去年11月7日劃下句點。在各界的捐款支持下,博物館搬遷新址至台北市大同區,在2021年11月26號重新開館,延續阿嬤堅忍不拔的精神。

阿嬤家博物館珍藏大量慰安婦阿嬤們的照片。攝影/李汶瑜

歷經一年,阿嬤家新館正式亮相,傳承舊館的理念,新館以阿嬤們的生命史和被害人觀點為核心,分成常設展區及特展,常設展包含「認識年少的阿嬤」、「誘騙與脅迫」、「我們就是他們」、「面對歧視的韌性」,讓阿嬤們透過聲⾳的管⼦、歌聲、照片,訴說這段傷痛的歷史。

博物館利用聲音的管子,讓民眾聆聽阿嬤的內心話。攝影/李汶瑜

館內陳列許多珍貴的史料,除了照片,還有陳蓮花阿嬤演唱「愛拼才會贏」的歌聲,她在19歲時被日本人帶往菲律賓做「看護助手」,沒想到卻是一場騙局。出國之後,碼頭點名的台灣人卻告知她是來做「慰安婦」,不料到了軍營也無法逃離,遭受日軍凌虐。然而陳蓮花阿嬤不向命運低頭,勇敢抗爭了一輩子。

館內展示陳蓮花的歌聲,一首「愛拼才會贏」唱出心中感嘆。攝影/李汶瑜

至今台灣已知的慰安婦阿嬤共有59位,有些像陳蓮花一樣站出來為自己發聲,不願意露臉的阿嬤則用化名代替露面,不論阿嬤們是否現身,都隨著時間逐漸凋零,目前全台只剩下一位台籍慰安婦,但她們始終得不到一句道歉。

然而婦援會從未停下腳步,婦援會執行長杜瑛秋說明,未來婦援會將著重在歷史與慰安婦正名,讓年輕世代與一般民眾也能理解「軍事性奴隸」事件,並利用繪本的方式讓下一代能了解阿嬤心中永遠的傷痛。

阿嬤家持續推動慰安婦議題,歷經近30年的努力,婦援會希望民眾透過博物館的資料與展示,理解這段悲痛的歷史,向59位阿嬤們不放棄的精神致敬,在未來也持續關心並抵制性別暴力,讓現代女性跟著阿嬤們一起勇敢面對傷痛,也讓這段歷史不被遺忘。

 

延伸閱讀:

推動婦權 首座慰安婦紀念館將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