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生活

學生職場見習 開拓生涯藍圖

記者 阮永綺、許宇彰、林芳妤、林則澄/採訪報導

打工、實習、產學合作是當前學生探索社會的主要方式,學生族群提早接觸職場的緣由不一,除了負擔生活開銷、累積職場經驗、學習一技之長外,保持對工作內容的熱忱,進而找到自身的價值,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學生在飲料店打工,增加職場經驗。攝影/林芳妤

半工半讀 權衡利弊

根據知名打工軟體「小雞上工」2019年的調查數據顯示,暑假打工族當中有54.94%為大專院校學生,38.98%為高中職學生,高中、大學的學生族群選擇打工的原因,以賺取零用生活費為最大宗,分擔家計與繳學費則各占四成,學習專業技能占三成五。

2019年暑假打工族學歷分布圖。資料來源/小雞上工、製圖/陳昱潔
2019年暑期打工動機統計圖。資料來源/小雞上工、製圖/陳昱潔

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副教授黃芳玫曾調查打工對高中職學生的學業影響,並持續追蹤個案後續的發展。她表示,高中階段的在學打工族,升上大學後持續工讀的可能性很大,其中有部分學生在學階段的打工經驗,未必有助於大學畢業後獲得的第一份工作薪水。她建議,高中或大學階段,若受到經濟壓力影響必須於在學期間打工,選擇暑期打工對課業及生涯的影響較小。

對於因經濟壓力而出外打工的大學生,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教授成之約表示,自己雖然不全然認同「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傳統觀念,但大學階段首要的任務還是把書讀好,以免影響未來就業的發展。

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教授成之約說,打工、實習、產學合作對大學生有多面向影響。 照片提供/成之約

他指出,目前華人社會,若沒有相應的學歷,對個人前途影響深遠,不僅是就業薪水高低的問題。另外他也強調,倘若大學生至畢業後再踏入職場未必是優勢,如在帶領團隊及溝通合作可能面臨挑戰。因打工荒廢學業,或待學業有成時再初步職場,各有利弊。

家庭觀念 影響決策

大學生打工與否,家庭背景與家人的期許可能是主要因素。輔仁大學西班牙語文學系學生莊欣頴表示,過去主要將心思放在學業上,加上家裡的經濟狀況無負擔,因此沒有任何的打工經驗。談及家人對於打工的想法,她指出,家人希望她以課業為重,若有餘力再找打工機會

世新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學生呂睿恩於升大學的暑假之際,開始在知名手搖飲料店打工至今。她透露,現階段重心依舊是課業,因此她會在學業和打工之間適度取捨。雖然家庭的經濟狀況小康,但家人還是希望她能善加充實職場經驗,也磨練人際應對的能力。

學生打工可增加社會經驗。照片提供/呂睿恩

呂睿恩表示,媽媽在他成年後不會再給予伙食費以外的補貼,像是上下學的交通費、學校的餐費或是娛樂方面的支出。此外,她也認為,打工是在學階段能夠直接與社會接軌的途徑之一,亦為學習新技能的環境。

學以致用 累積經驗

在學階段除了打工,另可透過實習、產學合作等途徑充實自我。成之約表示,這些方法均可讓大學生初步體驗職場環境,進而評估是否對正在從事的工作感興趣,未來若任職相關產業是否須再具備其他能力。他強調,學生在校所學的多為知識,可能缺少實務操作。透過打工、實習、產學合作,能讓學生了解「所學」與「所用」的差異,並利用「所用」補強「所學」。

針對職場見習對學生待人處事的影響,成之約補充,部分學生會因職場與同僚、長官溝通互動,變得懂事成熟,進而體會父母養家餬口、栽培子女的不易。

大學生在實習中,磨練團隊合作的能力。攝影/許宇彰

此外,學生若遭遇職場霸凌、不平等對待時,他表示,年輕人探索職場的過程未必是一帆風順,希望學生能以正面思維看待這些難題,並引以為戒。除了留意法律基本權益的保障,如基本工資、工時,且不得出現違反人性的行為,是其底線。

課餘兼職 須顧及學業

不論背景或就讀學校的差異,成之約表示,確實有部分學生會受家中經濟狀況影響選擇出外打工。來自馬來西亞、就讀世新大學口語傳播暨社群媒體學系的外籍生蔡欣霓分享,自去年起,家中因疫情影響導致長時間沒有收入,且由於外籍生不易申請學貸,因此生活費和學費都必須自己負擔。

她目前在夜市牛排店打工,除了每周一天大夜班及周末上工八小時,其他均以晚班為主,一周只休息一天。面對如此密集的工作時數,她表示自己平時依舊能兼顧課業,只有重大考試期間才會感到蠟燭兩頭燒。

學生打工亦須兼顧課業。 攝影/阮永綺

論及自己的理財方式,蔡欣霓坦言,扣除留作下學期的學費、房租、電話費後,每月能自由使用的額度不多,但自己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不高,因此仍會盡量再從中分出部分錢用於儲蓄。她,起初來台灣打工僅抱持「有班上、有錢賺就好」的心態,後來礙於經濟狀況的轉變,開始留意上班時數可否完全支撐個人的所有開銷。

對口語表達的熱忱是蔡欣霓堅持留在台灣唸大學的理由,她分享,因為高中曾參加大傳社與辯論社的活動,進而發現自己對口語表達的熱衷,並希望能在未來從事相關工作。面對目前的情況,家人雖心疼她的處境,卻不曾勸她放棄學業回家,反而會盡力提供協助與關心。

成之約建議,半工半讀的同學在打工前就應做好兼顧學業的考量,並於其中取得平衡,才能確保未來在職場的競爭力。對此曾任台大保險經紀人有限公司營運長,目前為淡江大學經濟系兼任講師王永才也表示,打工助於累積個人經歷,找到未來理想的自己。

與業界接軌 盼選優育才

實習是即將畢業的學生,銜接職場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學習專業知識以及培養未來職場能力。——王永才

現任台華旅行社有限公司企劃部行銷副總,身兼世新觀光學系專技助理教授張嘉齡表示,實習與打工的不同,在於公司或機構是否願意花時間與資源栽培工讀生,且不見得會給予實習生薪水,或僅是補貼車馬費,而打工則是以賺取報酬為前提,有效利用你的時間、能力與勞力,或許意不在培訓。

談及實習生應具備的軟實力,張嘉齡認為,大學生面對實習,除了具備基本禮貌、保持開放性學習,將自己視為公司的一份子外,亦應保持對工作的熱忱,進而找到自身的價值。

業界實習幫助學生探索未來職涯發展。攝影/林則澄

任職彗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師,同時身兼公司內部安排新人面試相關事宜的顏御軒表示,實習計畫讓企業提前發現人才,聘用具有潛力的新人,同時,它的本質是讓學生提前探索自己未來的工作。

對此,世新大學觀光系的學生高逢祺則認為,應徵上鼎泰豐的實習機會後,更感受到觀光系專業能夠學以致用,因此她在實習開始前,就期許未來能轉正職,成為公司爭取選用的人才。

王永才表示,企業主管也會在實習期間詳加觀察實習生,適時給予教導,從中掌握未來具備潛力有希望進入公司的人才,期盼達到「留才」、「育才」的效果。他建議,企業方與實習生應適時表達意願、拉近彼此距離,找到恰當的相處方式。

 

延伸閱讀:

大學生打工兼職多 專家提供理財入門

新鮮人報到 職涯規劃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