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報導

【攝影報導】因應時代轉型 食物模型師廖怡寧與「食」俱進

記者 李安琪/採訪報導
廖怡寧誤打誤撞踏入食物模型師這行,一做就是九年。攝影/李安琪

食物模型師廖怡寧誤打誤撞踏入食物模型的世界,擁有豐富經驗的她,經手過各式各樣模型的製作,始終堅持上色是最重要的一環。然而隨著網路發達,料理模型需求降低,逐漸以糕餅類為主,店家運用模型的方式也有所轉變。

陰錯陽差 進入食物模型的世界

食物模型最初起源於日本,在台灣,為能提供消費者更多點餐依據,部分店家會擺放模型,尤其在百貨美食街中最常見到它們的身影。從事模型製作邁入第九年的廖怡寧,陰錯陽差進入這個行業,喜歡與人互動的她,畢業後先是到誠品教畫畫,透過教課接觸到來自四面八方的人事物,隨後受到學生引薦才進入製作食物模型的世界。她表示:「那時候就問我想不想試試看,但我一開始真的就是想試試看而已」。

販賣炸熱狗的餐車上擺放食物模型,吸引消費者上門消費。攝影/李安琪

對外觀的堅持 廖怡寧:顏色最重要

製作過程中,最困難的莫過於色澤呈現,縱使從開模到組合成型的製成步驟繁複,廖怡寧認為掌握完整性最大的部分仍是顏色。她舉例,以火鍋肉片來說,不同的肉片形狀上可能沒有太大的差距,但在上色過後,模型的紋理、色澤便成為消費者判斷肉種的依據。她強調:「我可以全靠上色決定這個模型的成敗,因為很多東西的顏色是有既定印象的」。因此,若是調出的顏色不對,仿真度和美觀度都將大打折扣。

廖怡寧強調顏色跟光澤是模型製作步驟中最重要的一環。攝影/李安琪

食物模型的出現讓消費者在點餐時能有文字與圖片以外的參考依據,但以製作端的角度來說,她直言:「很多東西我沒有吃過,甚至沒有看過,卻必須要把它做出來。」對於模型的成品,廖怡寧有自己的堅持,她認為在一定程度的仿真前提下,讓作品看起來可口美味,比完美還原實體更重要。她笑說:「我會覺得色澤稍微騙一點沒關係,如果你的東西夠好吃他也會忘記擺設是長什麼樣子。」

食物模型師須透過不同顏色的調配,使模型上色後更接近實品。攝影/李安琪

類型的轉變 從料理到糕點

然而近年來網路發展快速,食物模型存在的必要性式微,消費者透過社群媒體鍵入關鍵字即能找到大量的打卡實拍、美食評論等,且菜單品項因應時節變化快速,製作模型的成本無法和其效益達到平衡,因此需求減少,訂單類型主要也以餐點料理轉為糕餅類,品項較單一、簡易,她無奈地說:「感覺怎麼好像一個料理都沒有做到。」

相比料理,糕餅模型就單純許多,內容物沒有配菜、主餐等複雜的食材需要做出來呈現,因此也不需要繁複的組合步驟,尺寸相對也小一些,主要功用是能讓消費者,甚至多為觀光遊客可以看一眼就知道盒裝裡的實體大小。

料理模型要呈現配菜、主餐,組合步驟較複雜,若需頻繁更換菜單,不符合效益。攝影/李安琪

直觀以模型呈現 炸冰淇淋一比一尺寸

因疫情的緣故,致使更多業者選擇改用模型取代實體展示。在百貨美食街設櫃以販售炸冰淇淋為主的品牌副總經理李忠翰表示:「因為很多客人其實不知道炸冰淇淋是什麼東西,上門會直接詢問,因此製作食物模型相對是最直觀的呈現。」對他而言,在疫情緊張的時代下,模型的擺設能減少將實體物拿出冰櫃給客人看的次數,進而降低與空氣接觸沾染病菌的機會,還能省去員工與客人說明的時間,可以直接透過模型去瞭解,一舉兩得。

受到疫情影響,更多店家開始使用模型取代以實體擺放,避免讓食物與空氣接觸,增加沾染病菌的機會。攝影/李安琪

而對於模型的呈現,李忠翰和廖怡寧的想法不大相同,他覺得模型就是要一比一完整呈現實體的模樣,從顏色到尺寸,甚至是拿在手上的重量與感受都要非常講究,他希望客人拿到的產品能夠與看到的模型如出一徹,他堅持:「讓客人覺得說我吃到的這個東西就應該是和擺設的模型一模一樣。」

實體炸冰淇淋和模型外觀幾乎一模一樣,連重量都差不多。攝影/李安琪

食物模型存在的必要性

李忠翰認為,食物模型不會輕易被取代,因為相對應的客群不同,在線上瀏覽社群的隨機受眾或許能透過商拍照、網友心得圖文分享等形式接觸到商品的資訊,但實際上門消費的客人,可能是逛街經過而產生好奇商品的念頭,這個時候若是能以模型做基礎補充說明,或甚至看一眼就大概能知道是什麼樣的產品,相對在現場打開手機查詢還要更直接、更有效率。

在美食街用餐的陳小姐表示:「經過時如果有看到模型,可能會被吸引好奇內容物有什麼,就算本來沒有特別想要吃那個餐點。」可見食物模型仍有吸引顧客的存在價值。

消費者在百貨美食街挑選餐點時,湊近食物模型觀看。攝影/李安琪

找到模型新出路 透過教學傳承工藝

模型需求減少後,廖怡寧除了接單製作外,開始為傳承食物模型文化尋找一條出路。透過開班授課,讓民眾體驗食物模型的製作過程。她打趣說:「替客戶做模型我要聽他的,但教人做模型,他們要聽我的!」廖怡寧將自己喜愛與人互動的特質,變成教學特色,結合製作食物模型的專業,讓更多人可以認識這個手工藝術的領域。

食物模型不僅能作為展示用品,還能製作成創意手機架等其他商品。攝影/李安琪

 

延伸閱讀:

世界變小了!微縮模型藝術家鄭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