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

疫情衝擊 健身房經營重大危機

記者 翁語慧、陳安緒、張紫婷/採訪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原先在國際間被譽為防疫模範生的台灣也難逃一劫,於5月中下旬爆發嚴重疫情。根據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在三級警戒下全國休閒娛樂場所皆必須暫停營業,運動場所和健身房被列為第一波的停業對象。健身房收入呈現赤字,到館人數瞬間歸零,在疫情帶來的劇烈動盪下,健身產業面臨經營重大危機。

疫情衝擊下健身房停業慘況。攝影/翁語慧

會籍延長 保障權益

自宣布三級警戒起健身產業開始停擺,會員會費是民眾首當其衝最擔憂的問題。體育署運動設施組科長鄒艾紋表示,業者需於停業期間主動延長會員之會籍,不得向會員收取任何費用,暫停營業期間會員也無需提出申請。健身事業總監陳郁敏也指出,公文發布後健身房已完全依照規範,主動將每位會員的會籍延長,保障所有會員的健身權益。

律師謝育澤表示,疫情所帶來的損失為不可抗力,責任歸屬方面不可歸咎於業者或消費者,然而有多數會員不清楚疫情期間健身會費的權益問題,謝育澤強調,補償消費者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將會籍主動延後三個月,且健身業者須協助民眾順利完成會籍延長申請,保障屬於他們自身的權益。

線上課程 民眾不買單

疫情期間無法到場上課,健身房轉戰線上,提供教學課程延續會員的權益。健身房負責人楊豐懋表示,他們的教練都有開授線上課程,並額外聘請國外健身教練進行連線教學。陳郁敏亦提及,他們同樣在網路上提供免費的基礎健身課程,連非會員亦可自由參與。

「線上健身課程」在這波疫情浪潮中越發興旺,許多業者紛紛從實體轉戰線上。然而這看似能夠拯救健身產業的浮木,背後卻隱藏玄機。楊豐懋認為,線上課程對民眾來說只有一周的新鮮期,往後對課程的參與度與熱情不增反減,成效不彰。

陳郁敏也表示,線上課程是學員主動要求,但他們卻往往忘記來上課。 楊豐樊無奈說:「線上健身課程目前仍不成熟,業者們必須擬定新的經營方式。

疫情後健身房開放但卻空無一人。攝影/翁語慧 

創新思維 獲盼新生機

健身房休業無法維持收入,線上課程收益不佳,鄒艾紋表示,在健身房停業期間,體育署無法為業者提供與經營模式相關的輔導,業者必須自行做產業轉型,尋覓其他生機。

陳郁敏指出,近期健身房透過結合運動商品來開創新市場,諸如與健身器材、按摩椅等廠商合作,期許透過健身房的品牌影響力與教練的可信度,吸引消費者購買,增加健身房的收入。她表示,學員會因為教練在課堂中的推薦,而對商品產生興趣,且因為相信教練對於健身的專業,而增加購買意願,並維持他們的運動習慣,藉以提升留在健身房的意願。

微解封後蔡先生重新回歸健身房。攝影/張紫婷

課程減少 影響教練收入

突如其來的疫情導致健身場館關閉,對於使用健身房資源進行訓練的私人健身教練們來說,無疑是一大困境。私人健身教練林劭錡提到,為因應場館不開放,他必須透過改變教學模式,將學員依量級區分,來延續訓練課程。例如,量級高的學員就必須租借工作室,並使用專業器材進行訓練;輕量級的學員則在戶外空曠區域進行徒手訓練。但他坦言,此種教學資源十分有限,無法滿足所有學員的需求。

課程減少連帶影響健身教練的收入,許多教練只能仰賴教育部體育署所發放的運動職業紓困金。體育署綜合規劃科科長張儒民指出,不論正職或兼職的教練,只要審核無誤,均提供紓困補助金。但台北市健身教練職業公會林秘書長則表示,公會中教練的收入結構區分淡旺季,狀況不盡然完全相同,導致申請資格不易判別,讓教練們在申請上限制重重。

這個slideshow需要JavaScript。

疫情期間因健身房倒閉而失業的教練黃奕陞指出,運動職業紓困金僅提供休業的健身房申請,但倒閉健身房卻未符合補助資格。其後透過專線協助,雖申請到「全時勞工生活補助」,但金額卻差了三到四倍,顯有不公。

有關紓困金申請資格爭議的部分,張儒民則表示,紓困措施主要是希望業者能夠撐過疫情,並透過紓困金補助員工薪資,但倒閉的業者則不符合申請規範,因此無法領到紓困金。

為讓課程數減少或失業的教練獲得工作機會,台北市健身教練職業公會林秘書長表示,公會有建立代課、開課等媒合平台,除在群組中發布相關資訊以外,若滿足上述需求條件者,可立即進行課程安排,讓教練除自身課程之外,能擁有更多的工作機會。

落實控管 嚴密防疫措施

健身房業者嚴格落實防疫措事。攝影/張紫婷

鄒艾紋指出,多數健身房皆是密閉空間,會員運動時會強烈喘氣,透過室內空調將導致飛沫傳染距離拉長。因此,健身房會被列為第一波停業對象的原因在此。小兒科醫師車參薇則認為,健身房目前做的防疫措施,最多也只有七成的效果,因爲健身房裡器材有太多死角無法被完整消毒,且在流汗、講話的過程中,都可能造成交叉感染機率增加。

業者定時消毒健身器具。攝影/翁語慧

楊豐懋表示:「自五月以來健身房歷經了最黑暗的時期,目前健身房主要的目的就是重建會員的信心,安全的運動為首要目標。」並表示,雖然現在健身房已開放,但真正回流的會員數只有三成,疫情前的團體課程有二十幾人,如今只剩下個位數,可謂差距甚大。

陳郁敏指出,為了確實掌握館內人流動向,在疫情期間不開放非會員民眾進入館場運動,目的是讓所有會員們安心。然而會員們依舊害怕疫情,楊豐懋則表示,已盡力在防疫上做到最高規格。除了基本的防疫以外,每堂課程結束後都會進行一至二個小時的清潔,包含酒精消毒器具、消毒水擦拭地板等,並為了確保空氣流通在教室內部安裝了流通管。除各類型運動中心已有相關規範外,場地人數與最多容納人數亦有即時更新資訊供民眾了解現地人流狀況。

公立運動中心提供民眾即時的場地資訊。攝影/張紫婷

在疫情尚未解除的情況下,健身房與學員共同配合攜手抗疫,與政府共體時艱,學習如何與病毒共存,但車參葳強調,目前疫苗覆蓋率仍未達標準,在疫情還未全面控制下,建議民眾若非必要則避免前往公共場所。

 

延伸閱讀:

COVID-19強勢來襲!疫情下的社會風暴

COVID-19強勢來襲!疫情衝擊下掀起的失業浪潮

疫情下!高中遠距教學 特色課程難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