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生活

疫情海線第一排 旅行社的生存之道

記者 邱品融、邱昱涵、胡崇恩/採訪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根據交通部觀光局統計,2020年1月,從全球各地入境台灣的人數達81萬人次,但隨著新冠疫情爆發,二月分入境人數僅剩下35萬人次。台灣雖防疫有成,但面對看似無止盡的國外入境管制,身為海嘯第一線的旅遊觀光業該如何面對巨大的衝擊,突破重圍生存下去?

疫情期間下的桃園機場入境旅客寥寥無幾。攝影/胡崇恩

開源節流雙管齊下 主題式旅遊吸引民眾

面對疫情帶來的衝擊,達康國際旅行社總負責人胡晉雯表示,旅行社目前最重要的生存任務必定是開源節流。在節流部分,胡晉雯認為,得從公司人員縮減下手,把人力開銷降到最低。他也呼籲政府發展「共同辦公室」。胡晉雯認為,只要有獨立的出入門戶,多家旅行社可以共用店面分攤店租,以降低開銷。

再來便是開源,受到入境管制影響,許多旅遊業者選擇轉向發展國內旅遊,而在如此激烈的競爭下,胡晉雯提到,國內旅遊的市場小,各家旅行社要做出產品差異化才能吸引到民眾。像是以登山健行或親子為主題的旅遊行程,甚至是寵物旅遊。

出入境受到管制後,許多旅行社業者轉而發展多元型態的國內旅遊。 攝影/胡崇恩

隨著現代人對毛小孩的重視及關心提高,許多飼主也希望能帶著寵物出遊。胡晉雯表示,雖然寵物旅遊的市場不大,但長時間下來也能靠著旅遊主題的獨特性維持收入。世新大學觀光學系副教授李奇樺提到,客製化的行程設計彈性大,較能滿足個別客戶需求。

除了差異化產品能吸引小眾市場,大眾化的行程也不容忽視。根據交通部觀光局統計,從2015至2019年,國人在國內旅遊平均停留天數都不超過兩天,每人每年平均旅遊次數則落在八次上下,顯示國人偏好短期但多次的旅遊方式。

胡晉雯也認為,台灣人喜歡「輕薄短小」的旅行,所以順應旅遊趨勢,旅行社推出的行程以一日、二日遊為主,價格落在2500元到3000元不等,讓民眾能用小錢輕鬆享受旅程。

旅遊補助預算吃緊 吳蕭明:規範上應更嚴謹

除了旅行社的自力救濟外,政府的補助措施也是旅行社能否持續經營的關鍵。交通部觀光局自2020年7月推出為期四個月的安心旅遊補助,補助對象從自由行散客到旅遊業者均能受益。觀光發展基金更擬於2021至2025年向銀行舉債151.7億餘元,希望能提升景區品質、振興國旅市場。

胡晉雯表示,無論是自由行的刺激方案或旅遊團的補助津貼,都對中小型旅行社的損失有止血救急效果。然而,國內旅遊已出現停滯疲乏的成長趨勢,且2020年時有補助措施,所以民眾也願意出遊,但今年沒有,導致出遊意願下降。若未來持續沒有補助津貼,許多中小型旅行社將會面臨倒閉的危機。

對此,台中市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常務理事吳蕭明直言,觀光發展基金的立意良善,但政府一下子就如撒錢般發放,並沒有漸進式的做長期打算,且規範上也不夠嚴謹,導致許多地下旅行社以「牛頭」的方式招攬旅客,鑽漏洞申請補助,占用本該補助旅行業的補助基金,不但導致觀光發展基金消耗的速度比政府預期的還要快,也嚴重影響到本該受到補助的旅行社。

疫情下的澎湖一反常態,旅遊出團人數反而上升。 攝影/胡崇恩

危機就是轉機? 疫情下旅遊業員工該如何生存

旅行社大部分提供的服務與收入來源都來自國外旅遊,而疫情的肆虐讓旅行社大受衝擊,在這樣的窘境下,旅行社只能轉而規劃國內旅遊的服務。

然而胡晉雯表示,相較國外旅遊,國內旅遊對於國民來說更能自行規劃旅行,服務的需求並沒有那麼多,因此旅行社為了維持營運,除了依靠國內旅遊服務的收入來源,節流也是必要的應對措施。

疫情下許多班機取消,旅遊從業人員紛紛選擇兼職或是轉職。 攝影/胡崇恩

李奇樺也提到,許多旅行社會收掉部分實體門市,改為提供顧客線上購買旅遊服務方案,達到縮減實體店面租金以及節省人員成本。面對旅行業低迷導致人員縮編的情況下,許多員工紛紛選擇兼職或是轉職。

達康國際旅行社業務經理黃柏惟就是其中一個案例。 受疫情影響,導致黃柏惟沒有那麼多旅遊帶團的業績,每個月的收入都只能領最基本的薪資,因此他決定兼職。為了能快速接軌新的工作,他選擇了與原先業務工作相似的保險業務,在熟悉保險業務工作的過程中,發現有旅遊需求的客戶會主動尋找旅行社來做旅遊規劃,保險業務的客戶來源相較比較被動,需要自己去發掘客戶來源。

雖然因為疫情導致兼顧兩份工作,工作內容也更具有挑戰性,但在轉入保險業後,他發現銷售保險相較於其他業務工作,更能與客戶有連結,且時間也相對更加彈性,不會像在旅遊業時,常常需要出國帶團,也算是在疫情下的危機中,找到了新的轉機。因此,未來疫情結束,旅遊業逐漸復甦後,若自己的保險業務量穩定,事業上會以保險業為主,旅遊業為輔。

從導遊到在地旅遊 邱明憲看見家鄉不同

位於彰化的「旅庫彰化」致力於推廣彰化在地文化的旅遊規劃,而疫情導致國人無法出國旅遊,旅行社轉而規劃國內旅遊,也間接使得旅庫彰化團隊不但沒有受到疫情波及,反而成功與旅行社配搭規劃特色在地的旅遊行程。

旅庫彰化創辦人邱明憲,過去曾是導遊,旅居台北14年後,決定返鄉擔任彰化旅行推廣者,他認為國內旅遊應該跳脫景點式的旅遊框架,以當地文化與生活來進行旅遊方向,因此成立「旅庫彰化」,將彰化當地的生活與歷史文化知識設計成旅遊行程。

讓外地人來到彰化不再只想到「八卦山大佛寺」或是「鹿港老街」的景點式旅遊,而是能透過當地人的生活飲食或是文化習俗來認識這個地方。像是規劃「彰化廟宇信仰故事課」讓外地人不是只走過廟宇,更能因為理解當地的信仰文化,與彰化產生更多的連結。

邱明憲在彰化街邊認真的為遊客做導覽。照片提供/旅庫彰化

邱明憲提到,彰化曾被評為全台灣最難玩縣市第一名,因此當自己決定要做彰化在地旅遊的規劃時,身邊的人都不相信會有什麼成果。然而,在團隊致力規劃各式各樣不同的旅遊規劃路線,許多外地人參與過後,透過理解彰化的文化與生活習慣,漸漸地融入當地的生活節奏,翻轉過去對於「彰化不好玩」的印象。

也因為好的旅遊內容,讓參與者推薦身邊的親朋好友參與,團隊也在三年中導覽了兩千至三千左右的觀光客。雖然並非大幅的成長,但也慢慢的讓更多人認識且理解彰化這塊他從小生長的地方。

邱明憲希望能透過深入介紹當地建築歷史,讓外地人更了解彰化。照片提供/旅庫彰化

 

延伸閱讀:

突破觀光困境 利用優勢打開更大市場

疫情衝擊觀光業 導遊領隊開啟斜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