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新聞文教生活

戲台人生!野台戲興衰 見證時代變遷

記者 黃冠雯、王詩涵/採訪報導

走過輝煌 老演員的野台大時代

熟悉的歌仔戲配樂聲揚起,緊接著是台上演員自信且激昂的唱戲聲傳入耳中,映入眼簾的是演員們賣力地揮舞衣袖,身段宜人。這是飛鳳儀歌劇團在新北市淡水區的野台戲演出,同時也是為了宮廟進行酬神表演

一到表演現場須馬上把道具搬到定位,準備搭布景。攝影/黃冠雯

歌仔戲早期在台灣十分盛行,也是民間最興盛的傳統戲曲之一,當中又以「野台戲」的表演形式最為盛傳。飛鳳儀歌劇團內有多位資深演員,都是在野台戲最風靡時就開始演出,他們也見證了野台戲的興盛和沒落。

野台戲演員不僅要自行負責妝容,戴假髮、配件等樣樣都得自己來。攝影/黃冠雯

團員許菊霜說:「我們年輕時一個月有二十多天都在演出,跟著爸媽全台四處走,各地都演出過。」不只野台戲,許菊霜也曾到過陸光劇團表演,也就是內台戲的表演形式。飛鳳儀歌劇團的前任團長吳金葉也激昂地說:「我們過去演出的環境不像現在這麼好,忙碌趕戲的時候我們都要睡在戲台下。」從這些資深演員的話裡可以看出野台戲在早年的熱門和忙碌。

選擇投身野台戲 家族為主因

現在所見的歌仔戲團多半是家族戲團的形式,成員大多是自家家人,因為家人演出歌仔戲的關係選擇這個行業。吳金葉過去待在有名的勝珠歌劇團,是個有著30年歷史的老劇團,而後因為經營問題和內部因素,吳金葉選擇接手勝珠歌劇團,發展成現在的飛鳳儀歌劇團。吳金葉以及擔任武場指導的丈夫簡明峰兩人一起帶領著飛鳳儀歌劇團走到現在,子女簡鴻璋和簡鳳儀也因為父母逐漸年長,回家幫忙接手劇團。

飛鳳儀歌劇團團長簡鴻璋在演出前進行梳化。攝影/黃冠雯

除了家庭因素,近年也越來越多喜歡傳統戲曲的青年因為興趣或所學,選擇演出歌仔戲。在飛鳳儀歌劇團幫忙演出的張瑋軒因為從小由阿嬤帶大,時常跟著她一起看歌仔戲,進而加入歌仔戲團學習,現在已經有十年的演出經驗。另一位演員邱立縈則是因為就讀台灣戲曲學院,原本學習聲樂的她在一次徵選中意外選上歌仔戲演員,至今也有許多年的演出經驗。

舞台背後 演員忙碌戲台人生

看起來光鮮亮麗的野台戲演員,並不如我們所見的只是在台上唱戲,幕後所有的工作他們都要一手包辦。從一抵達演出現場就要快速的將戲服、布景、道具等搬到定位,無法事先場勘的他們只能憑經驗決定舞台位置的分配。緊接著要快速的將布景搭起,把所有燈具、音響、樂器一一就位。

除了搭景,演員們還要自己梳化、著裝,所有準備都就緒後,才是平常大眾所見的野台戲演員。所有的事前準備和休息、吃飯都只能在這擁擠的後台完成,只要到了前台,演員們就會拿出最棒的演出,將最好的內容呈現在觀眾眼前。

野台戲演員同時在戲台上演出,除了主角外也會有些沒有台詞的跑龍套角色。攝影/黃冠雯
野台戲後台十分忙碌,表演完須馬上整理服裝和道具,緊接著下一場演出。攝影/黃冠雯

野台戲雖沒落 依舊堅持用心演出

野台戲演員們做了這麼多的努力,但看野台戲的觀眾卻越來越少,面對這樣的困境,簡鴻璋也做出改變。曾經到劇場演出,原以為會有較多人觀看,沒料到劇場票房壓力大且成本高,效果並不如預期。而後選擇將創新元素加入戲曲中,時下流行的歌曲和服裝造型都做出許多改良。

野台戲演員需穿著多層戲服,配戴許多配件和道具。攝影/黃冠雯

而這些演員們也都曾有過轉換跑道的念頭,認為歌仔戲無法當飯吃,忙碌時完全沒有休息時間,空閒時卻整個月都沒有工作。但在這些想法浮現腦中決定放棄之時,又會想到老一輩歌仔戲演員所說的:「做這行是吃祖師爺的飯。」無法說離開就離開,所以繼續待在這個行業中。

街坊鄰居都至廟埕觀賞飛鳳儀歌劇團的野台戲演出。攝影/黃冠雯

飛鳳儀歌劇團的成員們都秉持著前任團長吳金葉的信念,「即使台下只有一個人在看,也會把戲演好。」就算觀眾不如以往的多,也不會影響他們對這份工作的喜愛,持續的在舞台上將野台戲繼續演下去。

 

延伸閱讀:

表藝人才留不住 客家表演傳承遇危機

台北靈安社創社150周年 北管子弟傳承戲曲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