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生活

【公民論壇】網路同步學習當道 混合式教學成趨勢

記者 張栩陵、張皓婷、范洛涵、林芷伃/採訪報導

當前網路科技發達, AR、VR和大數據等AI運用在教學上也越來越普及,經過此次疫情影響所帶動的「線上網課教學風潮」,再加上智慧教室、虛擬實驗室及電腦教室的興起,大幅度改善實作、實驗等課程需要實體操作不利遠距教學之缺失,以實體課程所搭配同步、非同步的課程形成混合式教學發展也將成為未來的趨勢。

混成式教學整合了同步教學與非同步教學。製圖/張皓婷

數位課程  多元模式 

對於混合式教學台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蔡欣穆以自身經驗談及,台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鼓勵同學利用影片來學習,也鼓勵教師在平時授課時全程錄影,而學生回家能依照個人學習進度觀看教學影片。另外,設備的精進也能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且能針對教學影片的不足再補錄新增至影片中。

國立台灣大學NTU COurses OnLine 教學發展中心(以下簡稱 NTU COOL) 教學科技組副組長張暐舜補充,從學生的反應可看出,教師把預錄課程發布到線上,對學習非常有幫助。非同步課程影片不僅能不斷重複觀看,更能透過影片幫助學習,還能提升學習的質量和效果。台灣學生聯合會常務理事黃亭偉也認同,「若能有效利用線上教學資源和工具,像是上傳課程講義、教材影片至網路平台供學生觀看,將能使教學品質更有效率並且最大化其用途。」

然而,混合式教學是新型的課程,因此學生的課後回饋最為重要。黃亭偉點出,教育部與校方若能定期追蹤學生的建議與反饋,使校方得知應如何改善數位學習不足,並回報教育部協助改善問題,將能輔助學生解決學習障礙。張暐舜則提及,混成式教學能讓教師實際去操作演練,嘗試在某一個實體課程或單元中,適當的加入數位元素,運用線上工具將課程錄製成影片,或是規畫一些線上討論的互動,將能發展更多元的教學模式。

線上課程進行方式多樣,使用直播、錄影,可提供學生隨時及反覆觀看課程的渠道。攝影/張皓婷

台灣科技大學應用科技學院助理教授胡家紋也建議,鼓勵教師多嘗試新的教學方式。她舉台科大為例,對於教師實施線上教學、設計或錄製數位課程、以及製作磨課師影片等,學校都會設立獎勵機制,鼓勵教師發展新型數位教材,並提升他們學習新科技的興趣。她指出,學校在軟硬體上若能提供設備支持,例如:E化講桌全面加裝即時螢幕錄影、同步遠距也備妥WEBEX、Google Meet的程式等,將能更快速提升教師願意學習的動力。

 以終為始  虛實整合

非同步教學是以課程側錄的方式記錄課程,學生可依照進度進行課程回顧,或是成為授課的數位教科書,以課前預習,課堂解題為上課方式。蔡欣穆以台大師生使用情況舉例,線上課程能作為輔助學生學習的「工具」,若對於課堂上的內容不理解,學生亦可以透過影片反覆觀看學習。

部分教師會利用錄影的方式進行記錄授課過程。圖片來源/胡家紋

使用線上影片學習,教師亦可以減少在相同問題上,不斷重複講解的困擾。「配合數位素材,雖然減少授課時數,卻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蔡欣穆說明,綜合上學期的遠距成效,結合線上課程確實提升了整體學習品質。

對於線上教學未來的發展,張淑萍強調,科技不斷在進步,並非如適性教學的一成不變。因此,教師應依當時的教學狀況調整進度,並提出「以終為始」的概念,了解導師自身的教學目的,再規畫完善的教學方法和選擇適合的科技程序來搭配輔助。

當前在線上教學中,部分教師會利用錄影的方式進行記錄授課過程。攝影/張皓婷

張暐舜點出,結合線上學習,以課前預習課堂解題方式進行授課,使課堂授課時數減少,將導致部分學生認為老師對教學未盡到責任。她坦言,「此舉將造成想致力發展線上教學的教師擔心受到輿論壓力,而放棄使用遠距教學,仍選擇以實體教學為主」,為線上教學的一大絆腳石。

胡家紋認為,在當前多元化的學習環境下「其實不要去想以線上全面取代實體,虛實整合倒是一種較有彈性的新型態。」 胡家紋點出,若要提升線上教學的互動性,提升即時性是一個重要的關鍵。「就像經營社群一樣,教師或是助教應在教材留言區中鼓勵同學發問並回答問題。」如此一來,即使在線上亦能透過討論促進師生間的互動性。

此外,在推動混成教學時,張暐舜解釋,她所扮演的角色是要讓學生與老師了解教學所帶來的效益,即便是上課時間減少,但上課質量是可以不減少反而增加的。除了她的職責外,學校也可從政策面的切入,協助制定規章,使老師在教學上有信心持續以混成教學形式授課。

重視師資培訓  提升學習品質

受新冠肺炎影響,全國各校及時調整教學方案,相繼響應「線上網課教學」。網課開展方式多種多樣,無論是線上課程還是實體教學,兩者互有優勢。然而,線上教學對於老師自身的準備要求更加嚴格,並且需要工具輔助教學。

創客平台負責人陳至宇點出,數位教師的培訓是必須的。他解釋,其平台主要依據教師的教學需求及整體課程的設計規劃來提供設備器材的配置。在疫情防疫之下,改變整體教育界的教學模式,協助發展創新教育並推廣科技教室是重中之重。

民間企業使用未來教室製作教學影片。照片提供/陳至宇

對於科技教材方面,陳至宇指出,建構未來教室的困難點在於需要學校來積極推動。「對於大部分教師來說,要他們改變原先的教學模式,不只是需要調整課綱、上課習慣,甚至連教材都要全面更新,很多思想較為保守的教師並不願意」他坦言。然而若是學校願意擔任新型課程的推手,給予足夠的經費及投入心力在科技教室上,將會提高教師願意配合學習網課必備相關技能能力的動力,此舉將能提高整體課程的豐富度。

針對後疫情時代,遠距教學該何去何從,胡家紋強調「不論實體課或線上課,求新求變都是必須的」。實體課程和線上課程各有優缺,因此在被強制遠距教學的疫情過後,混成式教學將會是一種新型的趨勢。虛實整合的彈性上課方法不僅能使創新科技與網路輔助學習成效,亦能不失原本實體教學的互動與實作的臨場感。

縱使疫情終結,昔日把實體課程內容一成不變搬到線上平台的教學形式,勢必有所變化。未來在虛(非同步線上課程)、實(同步線上課程或實體課程)的整合下,透過不斷改善的教學設計、 與師生間的互動,冀望能讓學生更願意學習,共同提升整體台灣教育體制下的教學品質。相信在虛實整合的混成式教學下,持續推動數位教育發展,以尋求創新與改變的軌跡,便能因應未來發展。

虛實課程的整合需要器材的輔助,使課程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照片提供/陳至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