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新聞社會社福

網路眾聲喧嘩 新聞傳播衝擊大

記者 邱品禎、劉美佳/採訪報導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以下稱新冠肺炎)持續肆虐,民眾可透過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每天召開的記者會了解疫情資訊,不再只能依賴於媒體報導,可立即得知資訊、留言發表意見。前陣子因為媒體到確診個案就讀的學校拍攝,引起該校學生反彈,在社群媒體上發文反映媒體不該整天都在校門前拍攝,將照片上傳網路表達不滿。

會引發這樣的軒然大波,是因科技發達,接收資訊的管道不再只有電視、報紙,民眾可透過多元的管道看新聞,也能在網路上即時地發表意見。種種現況不難看出,現今傳播模式已不復以往。

傳統傳播模式和現今大不同。攝影/曾珮瑄

在過去的新聞傳播模式中,記者先從消息來源獲得重要資訊,將這些資訊整理成一則新聞,再藉由電視頻道或廣播、報紙發送出去,觀眾最後才接收到消息,看到新聞後才會知道發生什麼事,同樣地,也是最後才能用有限的管道表達看法。

傳統新聞傳播模式之一,即是電視新聞報導。攝影/劉美佳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劉嘉薇表示,傳統媒體有非常強烈的議題設定,使得大眾在其中無法表達自己的意見,每個人在民主政治中,都應擁有表達的權利,「現在有網路、自媒體、甚至是直播的方式,可以讓每個人表達意見的機會變多。」點出新模式的優點。

許多人會利用直播表達自己的意見。攝影/劉美佳

而現在科技發達,媒體人也同樣受影響。新聞工作者潘渝霈提到,科技帶來的好處是若想快速知道民眾對一件事的反應,可以即時上網查看,省去傳統街訪的時間,在網路上也能找到許多新聞題材,相當方便。

但面對網路上龐大的新資訊,潘渝霈說:「現在媒體就是除了以前的事情也要做,你還要隨時掌握網路上發生的事情,其實這對媒體工作者來說,也算是增加了滿大的負擔。」

同時,大眾在社群媒體上交換意見,也容易聚集相同意見的人,形成「同溫層」,每個人會更加固守自己的想法而不易聽取別的意見,意識形態就會變得越來越堅定,無法吸收多元的聲音。

大眾有意見就能直接在貼文底下留言,但也容易形成同溫層現象。攝影/劉美佳

對於這樣的問題,劉嘉薇說,「這就要靠每一個人自己,你要願意自發,走出去你自己原來的同溫層,去看一下還有哪些更多元的意見。」接著提醒大眾利用思考達到自我滿足,「當你看到跟你自己意見不同的時候,你可能會思考到說,原來我的思考也可以像他那樣。」新的傳播模式確實影響著社會,也讓大眾面臨新的課題。

 

延伸閱讀:

網路影響社會運動 個人動機才是關鍵

不當引用「網友說」 網路媒體低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