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新聞社會社福

薪資租不起 公宅租金數量惹議

記者 陸萱、廖晨歡/採訪報導

「我認為一個合理的價格的確也是蠻重要的一件事,我認為社會住宅目前要設定方向,這就是為什麼我一開始要問柯文哲的地方。」台北市議員邱威傑在一次議會質詢中,提出對公共住宅租金的質疑。

台灣有百分之三十五的年輕人,年齡約介於2029歲,工作薪資低於3萬元,他們能負擔的房屋租金最多為月薪的三分之一。公共住宅租金為同地區相同房型的8.5折,並坐落於交通便利的捷運聯合開發處,面對這群年輕但經濟地位相對較低的族群,公共住宅成為他們在台北尋覓棲身之處的新選擇。

一般房屋招租廣告。攝影/廖晨歡

根據台北市政府公共住宅招租網站租配概況顯示出,在網路上招租的1978戶中,只有379戶租金低於1萬元,不到全部的百分之二十。現今多數比例都是坪數較大、租金為2萬元左右的房型。由此得知,這樣的統計數據和蓋公共住宅的初衷背道而馳。

台北市公共住宅外貌。攝影/廖晨歡

對於公宅數量不足的問題,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葉育新提出了不一樣的見解。他表示,台灣人將房子當作投資商品,讓公宅的訂價隨著市價起伏。然而,社會住宅最大的問題不是經費,而是土地問題。若再加上當地居民的反對聲浪,導致公共住宅的興建計畫只能持續延宕。民意和政策相互拉扯,而公宅數量不足並非短時間可以解決,還需民眾和政府間做有效的溝通、配合,居住正義才能發揮作的的效用,讓社會福祉達到最大化。

舊安康平宅改建施工畫面。攝影/廖晨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