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焦點

美校園槍擊案頻傳──喚起「禁槍意識」

  記者 陳冠勳、蔡宛芝、吳思妮、黃芮蓁/採訪報導

「我在美國曾經歷三起槍擊事件。」世新大學英語學系大一的王巧玲說道國小到國中的讀書生涯在美國渡過的她,即使生活在槍管較嚴格的加州,仍多次經歷校園槍擊意外。而今年2月發生的佛羅里達校園槍擊案,更再次震撼全球美國處於民情激憤之際,加強槍枝管制的呼聲也隨之興起。

王巧玲國中就學期間就發生過三起校園槍擊案。照片提供╱王巧玲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製圖╱黃芮蓁
川普避談槍枝管制 提「武裝教師」引發民怨

隨著佛州發生大規模的校園槍擊案,再次喚起人民對於槍枝控管的關注,民眾上街抗議、要求嚴加管控,但美國總統川普起初的作為引起群情激憤,他將這樁意外歸咎成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的失職,不願正面處理槍管一事,更堅定共和黨立場,強調問題出在犯罪者的精神狀況,應從其心理健康層面率先著手,同時還提出「武裝教師」的想法,要讓部分老師能在上課時配槍,以防危機的發生。

對此,輔仁大學哲學系兼任助理教授周偉航認為「武裝教師」的可行性較低雖然持槍能達到保衛的功能,但卻會衍生一連串的隱藏成本。教師不同於受過專業訓練的軍警,面對槍擊案的發生,反倒可能增加犯人奪槍掃射的機率,讓校園更陷入危險的狀態;同時買槍、養槍及訓練的過程,所耗費的時間與金錢更不容小覷。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暨研究所副教授邱師儀更直言這是川普的「政治語言」,他認為一旦學校內允許帶槍,校園維安將出現相當大的漏洞。

川普態度大反轉 迎合民意高喊「選舉語言」

一向支持擁槍的川普,在佛州校園槍擊案發生後的數十天,突然改變原有立場,出乎意料地表態支持禁槍措施,向人民呼籲未來將對購置「半自動」槍枝者的「背景調查(Background check)」更嚴格此話不僅讓保守派傻眼,更對於提供大量政治獻金給共和黨的全國步槍協會(NRA),痛批川普提出壞政策(Bad Policy)。

不過,周偉航對此表示川普大肆放話只是選舉語言的表現,川普清楚知道共和黨在國會佔領絕對多數時,控管槍枝的成效皆不大,因此他的立場不足以撼動紮根已久的憲法第二條修正案,又或者是共和黨的權力,這樣的舉動不外乎是配合著民意需求作為走向,藉以安撫那股龐大的抗議聲浪。

邱師儀更言道,隨著民國107年美國期中選舉的到來,川普態度仍會有所變化,為了避免民主黨擁有多數席次而出現彈劾的可能,他勢必會再將立場轉向低教育程度、藍領階級的支持者身上,而這些支持者普遍贊同擁槍自由。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製圖╱黃芮蓁
槍枝控管嚴格執行 犯罪率是否下降仍待觀察

對曾待在美國生活多年的王巧玲來說,擁槍的對錯難以衡量雖然就學期間目睹三次槍擊案的發生,讓她心生恐懼,但她仍認為,「如果持槍能有安全感,那就遵守規範、不要亂用。」並不否定擁槍的合法性。

然而,邱師儀對於控槍是否有效減少犯罪率發生大打問號他認為槍枝管制一直是美國保守派與自由派兩者間爭論不下的問題,在支持擁槍的立場下,百姓配槍確實能達到恐怖平衡的效用,至少在面對危難時能有嚇阻嫌犯、自保的能力,但是擁有槍枝該承擔的後果必然是槍枝過度氾濫的情況

邱師儀更不忌諱表示,像是台灣這樣槍枝控管嚴格的國家,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是擁有槍枝者屬於少部分,但實際上非法擁有槍枝的人口比例卻不在話下,因此他認為即使槍枝的管制嚴格地被施行,結果卻也不一定對美國人民是有益的。

美國人民擁槍比例示意圖。資料來源╱維基百科、製圖╱黃芮蓁
控槍不易 漸進改善行「點滴工程

曾在美國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攻讀碩士的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兼任講師甘明濬說:「我就讀的學校沒有發生過槍擊案,但當地治安的不安全讓我心生恐懼。」當初攻讀藝術攝影的他,經常需要走訪紐約各區,但拜訪的過程中屢屢襲來不安定感,他更提及:「之前唸書時,如果夜間獨自走在街頭遇到醉漢或是流浪漢,都會擔心對方身上是否有槍枝、是否會遭受攻擊。」讀書時期雖然未實際目睹過槍擊案,但他卻對社會的治安懷有極大恐懼。

而如今美國擁槍的反彈聲浪持續延燒,看似有助於槍管的法令產出,周偉航認為,槍枝管制在短期內仍難以見成效,無論是既得利益者的反彈,還是槍枝氾濫州人民的無所適從,都會阻礙著槍管的進行。

對此,周偉航提及了「點滴工程」,表示將槍枝控管設立長遠的目標,以獎勵繳槍或限制購槍等方式,讓流動在民間的槍枝隨著時間減少,逐漸消去民槍的持有,同時聯邦政府也應頒布政令要求各州局部限縮,搭配著控管槍枝嚴格的地方州政府施壓,讓南方、鄉下等紅州逐漸達到槍枝管制之效。他也表示,為了降低抗議槍管所造成的問題,更應該協助軍火商轉型,不會因控槍而迫害了他們的生存空間。

改變犯罪者著手教育 天生基因已成定局

當佛州槍擊案爆發時,共和黨不斷將罪責指向犯罪人的心理問題,因此「教育」也成了時下關注的焦點。不過周偉航表示,美國反社會違常的比例高的嚇人,趨近於台灣的200倍,其中又分成基因型及文化塑成

周偉航對此分析,教育僅對文化塑成的部分有所功效,對於生下來基因已定的反社會人格者,並無法透過教育而有所改變;現今學術研究也少有教育能改變人格的論證,因此精神異常者並不能藉由教育改變其反社會違常的潛在人格,再加上犯罪人往往在槍擊案中就已死亡,更是難以逆推其精神問題為何。

邱師儀則認為,美國分成了保守派與自由派的教育,在教育能影響犯罪者的情形下,往往會因為派系的不同,塑造出不一樣人格特質的美國公民,因此在美國,許多的事務經常趨往保守與自由兩派做發展、論證,因此擁槍文化也隨著灌輸的理念不同,而有對立的看法。

美國近期的佛州校園槍擊案,再度喚起人民對美國槍枝議題的重視,同時也因民眾大規模遊行、抗議的聲浪,迫使美國政府當前須立即提出配套方案,來符合民情所需。但事實上,美國在「短時間」內並未能有效改革擁槍過於氾濫的情況,不僅受限於當地兩大黨派的對立,更因槍枝管制尚未能達到最大多數人認可的配套措施,因此,倘若槍擊案隨著時間被遺忘,川普又毫無長遠的禁槍規劃,擁槍氾濫的問題恐將一直存在於美國社會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