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銀行的功能與特色。製圖/呂姿昀
文教生活

時間銀行推廣互助理念 致力推動老人照護

記者 羅螢、陳昱安、翁維伶、呂姿昀採訪報導
志工投身人群,帶著老年人一起活動。照片提供/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

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老年人口在今年月首度超過幼年人口,預估明年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將超過14%,再過10年恐超過20%,相當於每人當中即有名老人,高齡化問題日漸嚴重,社會、家庭與政府的負擔年年增大,如何照顧這些高齡化人口成為重要課題。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成立於民國84年,執行長郭東曜前往日本參訪時,看到一則報導提到「從事志願服務的人有福了,服務老人可儲存服務時數,以作為老年使用,或可立即要求交換服務遠地親人。」有鑑於台灣獨居老人問題嚴重,老人福利需求迫切,認為時間銀行的理念相當值得納入老人長照計畫。回台灣後,以鄉鎮為單位,發起「在台北當志工,可以幫高雄的爸媽擦窗戶」的理念,在全國各地積極推動,鼓勵民眾透過加入志工站一起服務老人,並為自己儲存「時間貨幣」,不僅單方面解決老人照顧問題,還可以藉此推動社會互助的理念。

然而施行十多年來,累計儲存時數者多、提領者少,互助精神彰顯不易,因此2006年參考香港、日本的經驗,改於社區照顧關懷據點進行「時間貨幣-互助券」,以團體方式進行,鼓勵參與者相互幫助。弘道創辦人林依瑩主張老人照護需避免過度機構化,應透過社區的長期照護模式,提供老人較佳的生活品質。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專員李幸娟表示,時間貨幣的成效雖然不錯,但由於部分年長者已養成固定的互助習慣模式,因此弘道在2010年正式成立「全國互助連線中心」,鼓勵有意願或已從事老人服務團體申請加入,並把志工能夠交換的項目具體化,將提供給長輩的服務,再提供給志工及眷屬,例如志工慶生會或是簡易的休餐服務等等,主要希望藉此能照顧好志工,也能讓他們進一步好好照顧長輩,達到互助目的。

台灣老年人口佔全台總人口數及比例數據圖。製圖/翁維伶
弘道推行成效有限 轉換模式改為互助連線

提到弘道推動志工人力時間銀行以及互助連線的困境,李幸娟認為,目前要全面、大量的推廣較為困難,社工人力有限,而服務的縣市僅有11個。以台南為例,該區域並沒有設立據點,近期卻收到不少台南的民眾希望能夠加入的反應;另外,志工所需要提供的服務及方案非常多元,工作量也相當大,若積極開發,對志工來說是非常大的考驗,一線志工的流動率相當高,交接上會出現斷層,容易讓服務成效打折扣,這也是目前需要溝通改善的課題。

李幸娟進一步表示,在台灣,時間銀行推行成效不彰最大的問題,在於提供服務的人多,提領的人卻相當少。當時設立時間銀行十年間,志工最多曾到達4000多位,而提領的人竟只有11位,她無奈的說:「時間銀行講求互相幫助,但台灣志願服務一直強調志工是不求回報的,通常志工遇到困難不會開口要求幫助,加上社工敏感度不足,這也成為了推行上相當辛苦的主因。」

李幸娟也以加入弘道的第一位志工舉例,即便今年已經87歲,還是持續關懷獨居老人,他一直覺得自己是被需要的,直到三年前太太過世,加上又被關懷的獨居對象嫌棄年齡過大,受到相當大的挫折,卻堅持不願別的志工來陪伴他,李幸娟便幫他安排不老騎士的活動,讓他拾回自我的定位和價值,重新開朗起來。

時間銀行串起社會每份力量 建立強韌的社會網絡

時間銀行可提供的服務型態,除了基本的照顧老弱殘障、料理生活起居、清掃居家環境之外,亦可提供多元服務,例如:電腦打字繕寫、文件書籍整理、衣著大小修改等等,只要有需求,什麼服務都可以規劃提供。面對台灣人口老化的隱憂,弘道相信志工人力時間銀行中互助概念的落實,可轉化為台灣社會改造的契機。

時間銀行是一種軟性組織,沒有一定的操作模式,注重的是其互助的意義及奉獻的精神有無被實踐。臺灣時間銀行理事長葛文祥表示,除了依其初衷建立一個交換服務的管道,時間銀行更為弱勢、身障朋友開啟一扇大門。

葛文祥提到,現今這個注重產能與產值的社會,對於身心障礙者等弱勢者來說十分不易生存,特別是在職場上想覓得一份能支撐生計的工作更是難上加難,「你會什麼?」、 「你有什麼專業能力? 」這些都是面試工作時會被詢問的問題,但在時間銀行卻不會發生,對他們來說,「完成一件事,就是工作」,例如:請朋友在自己出遠門時代替照看寵物、請隔壁鄰居在下雨時幫來不及趕回家的自己收下晾在陽台上的衣物,這都能算是完成一份工作,都能轉換成存取的時間。

葛文祥表示,一個原本被視為「無用」的人,若透過這樣一點一滴的貢獻,能讓他逐漸產生「有用」,從無用到有用、再到肯定,進而從自我肯定昇華成價值,這個過程中也會對他們產生正面的扶持跟鼓勵,葛文祥說:「這是時間銀行除了解決社會服務無法完全覆蓋的長照與養老制度之外,也期望能達成的目標」。
時間銀行的概念相等於數學中的「絕對值」,不因個人的身份、職業貴賤,而造成其時間價值的不對等,24小時後,不論社經地位,時間都同樣回歸到零,也應證了「人人皆有所長,人人時間等值」的宗旨。

時間銀行幫人類開了一個方便的門,儲存的時候是以時間的形式,在使用的時候則是貨幣的概念。葛文祥說:「在這150200年之間,我們對金錢已有根深蒂固的觀念,沒有錢不可能搭公車、買麵包,可是今日有了時間銀行,也就多了一個方法,也許有一天時間銀行的時間貨幣發行了,就可能以過去存取的時間作為交易的媒介,減少人們對現金貨幣的依賴。」

時間銀行是一個資源整合,交換服務的平台,以自身的專長提供他人幫助,作為志願服務的一種體現,重要的不是制度本身如何運作,而是建立人與人之間互助的習慣。當全民皆養成互助習慣,建立起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時,便能形成強韌的社會網路,提升整體社會的韌性,在未來共同面對社會的一切衝擊。

佈老志工服務範圍廣泛,激勵了新北市政府創辦佈老銀行的規劃。照片提供/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
政府不遺餘力 推行佈老時間銀行專案

台灣高齡化問題日益嚴重,除了民間機構的規劃,政府也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其中新北市在四年前推動「佈老時間銀行」專案最為出色。開辦佈老時間銀行,核心價值是「存老本,顧未來」,意即照顧他人等於照顧未來的自己。至今年月,佈老志工已有2114人,服務總時數超過20萬小時。

佈老管理中心負責人表示,目前政府提供「18+8」的事前訓練,民眾可以到社福中心、社會局、里長服務處申請加入佈老志工,經過18小時的訓練,包括老人疾病的預防跟認識,與急救方面的認識與操作,還有現行老人社會法規的宣導等等,再進入社區實習8小時,在受訓完畢後,日後照顧別人便可為自己累積時數,等於照顧未來的自己。

李幸娟也提到,弘道即將要與中央衛服部開辦時間銀行的相關會議,其實政府中央內部已有簡單的規劃,只是執行上還是需要完善考量,希望能夠參考他們與佈老管理中心的經驗,進一步推廣到中央,更擴及全台灣,透過自助互助的方式與長照接軌,幫助更多長者安享晚年。

人口老化對台灣是一個危機,但也可以當做是「契機」,志工人力時間銀行是一個相當值得推動的老人照護方式,能夠培養台灣民主素養以及互助精神,並提供足夠的支持力量照顧老人,而非單靠外籍看護。如何審慎因應人口結構的變遷,以「世代合作」、「互利共榮」的方式,規劃彌補未來勞動力及生產力可能產生的缺口,已變成台灣刻不容緩的議題。

弘道基金會多年前舉辦的不老騎士環台,至今仍令許多人難忘。照片提供/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