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手機app就能操控新保寶機器人,隨時注意家中長者安全。攝影/林柏齡
財經科技

高齡社會邁進 健康監控做好準備

記者 林柏均、林柏齡、黃彥誠、吳柏勳/採訪報導
高齡社會 創造龐大需求

根據內政部主計總處國情統計通報最新的統計,1068月底我國老年人口(65歲以上)320.5萬人,占總人口13.6%,表示台灣目前正逐步逼近「高齡社會」。此外,1068月底我國扶老比18.6,相當於1位老人須由5.4位工作年齡人口來扶養,並且預估扶老負擔會持續加重,直至150年底約每1.3位的工作人口就要扶養1名老人。IEK生技醫療與醫療器材研究部產業分析師周文凱表示,隨著高齡社會來臨,全球及台灣均面臨社會結構改變所帶來的關鍵議題,高齡人口逐年增加,形成龐大的醫療照護需求。

台灣老化指數(每100個65歲以上人口對14歲以下人口之比)逐年攀升,顯示台灣高齡化問題嚴重。製圖/林柏齡

「銀髮族商機」可說是台灣目前極具發展潛力的產業。不管是政府、學術單位,還是產業界,都致力於開發以銀髮族為目標客群的智慧產品,期望透過科技來協助銀髮族「智慧老化」。近十年以來對於銀髮族的智慧產品專利申請量,有呈現大幅成長趨勢。

「醫療級」穿戴裝置 數據更多元

台北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特聘教授李仁貴將電子及通訊技術應用到醫療照護領域中,開發與市面「運動娛樂」不同方向的「醫療級」穿戴式裝置,並將其稱之為健康智慧促進手環。李仁貴表示,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穿戴裝置多以單純的心跳、計步等量測功能,面對醫護人員不足的問題,只要能整合健康有意義的指標量測,例如血壓、脈搏等身理狀態數據,就能使醫護人員的工作能得到更有效率的分配。由李仁貴與其他北科大校友所集資成立的動心醫電股份有限公司所開發出的健康智慧促進手環,使用綠光LED來感測心跳等信號,擷取被血液折射的不同光線量,量測真皮與皮下組織的血液灌流量,此裝置不僅可以測量心跳、血壓、睡眠品質,更可以預測猝死風險。

穿戴型手錶的需求是以精準及安全為方向發展。攝影/林柏齡
紡織業的轉型 與科技相結合

同樣是以健康數據量測為主要功能的智慧衣,也正逐步成為各大紡織廠未來的主要戰場之一。智慧衣即是紡織品與電子產品的結合,透過智慧衣的布料,以電子傳輸方式將心電圖資料傳到手機app上,轉化為血壓、體溫等資訊。智慧衣同時具有加熱與偵測跌倒的功能,能隨時提供高齡長輩保暖,且在張被跌倒時能讓照顧者發現,即時進行協助,甚至醫院也能進同步接收訊息,並由醫師開出處方籤。

照護機器人 隨時注意長者安全

新光保全已投入機器人開發研究與保全應用超過10年,並於「2017亞洲工業4.0暨智慧製造系列展」中展出新保6號居家機器人。新保6號機器人身高僅15公分,小體積使它能在家中自由移動;而頭部的IPCAM攝影機,透過行動裝置app或電腦,可遠端監控家中動態影像。另外,若家中有發現異常狀況時,可使用胸前的發話功能,與家中長輩進行雙向對話,以了解長輩的身體狀況及需求。新保研究中心協理鄭澤芳指出,新保寶機器人可取代傳統監視器,製造零死角的監控環境,讓子女在外能隨時看到長輩的即時影像及雙向通話,是將機器人運用於居家照護的一大實踐。

新光保全所開發的居家監控裝置,使我們能了解家中長者是否外出或是否需要幫忙。攝影/林柏齡
科技應用的具體化 雙連安養中心

成立將近10年的雙連安養中心老人研究中心,積極參與老人相關議題之研究,並與台大智慧生活科技整合與創新研究中心共同成立雙連生活實驗室,探索長者的潛在需求。2008年以「安全監控」為需求,申請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智慧化建築計畫,引進「紫蜂Zigbee」智慧化監控技術與安全定位設備,包括即時定位、異常出入警示等追蹤,以保障長者居住安全,減少意外發生,提供更完善的服務品質與居住空間。2009年設置行動護理車,只需要使用護理車即可一次立即測得所有基本的生理資訊,所測得的所有資訊皆可透過系統自動儲存,並透過網路匯入機構營運管理平台,另於照護時能隨即輸入護理紀錄,不僅可節省護理人員抄寫時間,也能避免錯誤發生,更能使長者的照護紀錄更為完整。2014年先後設置安全出入辨識與偵測救援系統(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並採用穿戴式裝置,替換掉原本的攜帶式卡片,使院方人員能在不打擾長輩的狀況下了解長輩的生活情形,並能適時的給予所需要的幫助。另外,近期也正與廠商探討研發類似互聯網的一站式服務系統,結合三芝地區許多林林總總不同的商家,透過一個簡單易懂的介面,長者們只要在一個定點,按下指定的服務,便能完成他的需求。

行動醫療車大幅減少人工登記基本資料的錯誤率。攝影/林柏均

談到科技所帶來的便利性,老人研究中心研究組長林巧韻說:「安養中心與醫院不同之處在於安養中心希望長者們可以長久生活於此,而這裡就像是長者們的第二個家,一切都是希望帶給長者們最舒適安閒的生活。」園區共有2百多位的照護人員可以服務全部共432位的長者們,一個照護人員僅需照護2位左右的長者,相較以往對於安養機構總是人手不足的印象有非常大的不同,這也是安養中心所想要研究的方向──如何在人力資源充足的情況下,讓所有的照護人員發揮最有效的運用,以達到對長者們最好的服務。

長照科技發展須符合人性

根據資策會創新應用服務研究所統計,台灣老年人口中有6成持有智慧型手機,而穿戴科技僅占老年人口中的4.9%,可見其市場仍有發展空間。李仁貴認為,長照穿戴裝置必須要緊密的與身體接觸才能測得最好的數據,但要緊貼於身體即表示必須客製化其商品以符合個人需求,這將有礙於大規模的生產。目前也可以朝向人員管理的方面做研發,首先要先了解長者的生活習慣,將來也較好發展出適合長者生活需求的實用科技。

林巧韻也表示,目前中心內雖有使用穿戴式的裝置,但由於穿戴裝置可能與長者的原先生活方式有所不同,效果因此有限,將來會陸續與廠商研擬較為輕便、舒適的產品。至於AI機器人方面,其實就類似一站式的服務系統,只不過相較於一站式系統,AI機器人多了主動關懷的功能,將來也有機會陸續與廠商合作開發,但現階段將還是以人力關懷為主。

以現階段的科技來說,尚未能達到讓機器人主動照護長者的智慧AI技術,目前對長者長期照護的科技還是以監控長者的健康狀況為主。急電如此,許多廠商也正在研發不同類型的輔助工具,如:使用機械手臂協助長者移床等,希望能降低照護者在照顧長者時的職業傷害,或者協助長者們復健。因此,許多專家們認為,目前長照科技發展的趨勢,將會要比以往更為人性化,以符合不同使用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