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生活

仔細凝思作品 將會看見更遠的地方

記者 劉蕙瑀、蘇子雁/台北報導

臺北市青少年發展處近期舉辦展覽,邀請電影《賽德克 • 巴萊》美術指導邱若龍,藉由展覽與自身經驗分享,他呼籲青少年要找到自己的興趣和目標。

因興趣而行的漫畫之路 從不喊累

邱若龍的父親邱錫勳是一位漫畫家,因此,邱若龍從小在插畫、漫畫的薰陶之下,最終也走上跟父親一樣的道路。對邱若龍來說,《賽德克 • 巴萊》這件作品是他花最多心力、最耗時,但同時也是最滿意的。他說:「畫漫畫是我的興趣,也是我的職業。畫漫畫的成本低、易懂,也能夠事先了解狀況,而且作品會到我們到不了的地方。」以電影《賽德克 • 巴萊》的場景來說,畫漫畫是打草稿的,能事先知道未來的場景要如何打造,而真正去布置場景需要花很多錢。

邱若龍所繪製的《賽德克 • 巴萊》場景參考圖,他認為漫畫是低成本且能事先了解該如何打造。攝影/劉蕙瑀

不同既定思考 為原民發聲

邱若龍曾經出過一本漫畫《霧社事件》,這件作品在封閉的時代提供了一個迥異於漢民族視角,而是從原住民角度認知的歷史面相。於是,這本漫畫觸動導演魏德聖,不惜舉債耗費七億元拍攝《賽德克 • 巴萊》。而魏德聖也延攬邱若龍擔任該片的美術指導與顧問。邱若龍說:「過去對於霧社事件,多數人常有『野蠻人的暴動,和日本政府的殘酷鎮壓』的刻板印象,很少有人從賽德克人根深柢固的信仰,或生為一個『人』的價值去思考。」

展覽提供平台給青少年 開展學習視野

臺北市青少年發展處近期以《作品,帶我去更遠的地方》為主題,邀請了共 6 位知名插畫家共同參展,希望以不受空間限制及多元化的作品風格,能激發青少年的無限潛力。臺北市青少年發展處推廣教育課課長林昭伶說:「我們希望透過這樣的插畫作品,讓孩子有一個學習的典範,也從這些各個插畫家裡面,可以去看到自己喜歡的風格。」

《作品,帶我去更遠的地方》展覽,提供平台給青少年,藉由演講聽聽名人的經歷。攝影/劉蕙瑀

展覽鼓勵青少年 努力追尋自己的目標

藉由參與名人的講座以及觀賞名人的藝術作品,臺北市立明倫高級中學學生許心緹說,她很喜歡繪畫,對她來說,繪畫就是一種表達方式,是創作者與世界溝通的窗口。

明倫高中學生許心緹認為,繪畫就是一種表達方式,是創作者與世界溝通的窗口。攝影/劉蕙瑀

青少年有夢最美 築夢也要踏實

對於青少年這個階段是愛做夢的時期,邱若龍說:「如果你做任何事情,一定要先對得起自己。若你的興趣可以成為你的職業,當然這是最完美的結局。」《作品,帶我去更遠的地方》的展覽,透過邱若龍的故事,希望鼓勵青少年在做夢的同時,能清楚知道自己未來的目標,再付諸實踐,讓作品能帶自己一同成長,達到更遠的地方。

邱若龍親自在卡片上畫莫那魯道的樣子。攝影/劉蕙瑀

 

民眾爭相要台灣插畫家邱若龍的簽名。攝影/劉蕙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