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焦點

台邦交國再減 中國施壓如何自處

記者 魏莉穎、蔡芃敏、李可心、胡皓宸、翁悅心 / 台北報導

(2016)年 12 月下旬就在蔡英文就任總統七個月,我國非洲三友邦之一的聖多美普林西即終止對台關係隨即與中建交這是 2000 迄今,第 12 個與台斷交的國家,而我國友邦目前僅存 21 個,此外,西非的奈及利亞(非台灣邦交國)也於今年初中國要求下迫我代表處撤出奈國首都。凡此種種顯示台灣外交情勢日益艱困,顯示中國對台施壓之迫切性,而如何突破中方打壓、防止邦交國繼續減少,也是新執政團隊極需思考題。

由於兩岸對抗的歷史因素,我關係並不穩定: 1949 年底,國府遷台初期維持有 47 個邦交國; 1960 年代,因國際間民族獨立運動的興起,大批新國家成立,台灣藉此局勢,與多國建立外交關係, 1969 年多達 70 ; 1971 年後,隨冷戰局勢改變退出聯合國,短短兩年內30個國家相繼斷交往後我國政府僅能以「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中華台北」、「台灣」等名義參與各大世界重要組織。

台灣邦交國歷年數量統計圖。製圖/魏莉穎

 

台灣邦交國分布圖。製圖/胡皓宸

台聖斷交 受大陸因素影響

中國自 2005 年起,在非洲大規模投資,過去西方國家對非洲提出的發展模式為「華盛頓共識」,即政治民主、經濟私有化,降低政治干預。然而大陸對非洲的援助,則本著平等、互利、雙赢的精神,奉行「不干預内政」更為吸引非洲各國政府。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也曾表示,中國旨在幫助非洲發展基礎設施、改善農業和減少貧困。

蔡政府上台後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因此急凍。而聖國與我國斷交事件,大陸外交部表示,歡迎聖多美普林西比回到「一個中國原則」的正確軌道;總統府發表聲明,譴責大陸趁勢操作「一中原則」、破壞兩岸穩定,對兩岸關係的長遠發展更是毫無助益。由此可見兩岸在一中政策、九二共識並無達成交集。對此,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教授陳一新表示,兩岸關係的處境勢必危及我國外交策略。要和大陸從事外交上競賽,首先得處理好兩岸關係,若繼續對抗,將會是零和遊戲,無法創造雙贏局面。

本月初所舉行的川習會,全球矚目,而結果大多均在個專家學者意料之中。峰會期間,並未談及台灣議題,對此,綠營表態「台灣沒有被拿出來談台灣過關了」。陳一新認為,此種僥倖、鴕鳥心態,並非正確外交方針,他預測未來美、中的「戰略互疑」將更不易消除,甚至更形嚴重,兩國恐愈來愈難在國際領域或爭議性議題上合作,包括經貿、北韓與伊朗核武發展、東海、南海、台灣和網路安全等議題,這次蔡政府慶幸安然過關並不表示未來美中峰會台灣都能有驚無險」因此唯有透過良好的溝通管道,政府主動改善兩岸關係,我國才能在美、中之間擁有發言權利。

維繫友邦 億萬預算遭質疑

據政府公開預算,去年編列 億 千萬台幣於國際關懷及救助,隨邦交國不斷減少,民眾提出「邦交國無用論」、「金錢外交」之質疑。究竟台灣為什麼需要維繫友邦,外交部公眾外交協調會參事兼副執行長李憲章表示,基於過去受惠於各國,必須展現回饋國際社會的表現。許多世界經濟大國每年投入國際援助得佔其 GDP 之 0.7% ,而台灣每年僅提撥約 0.3% 。此外,邦交國得以協助我國參加國際組織,目前已成功加入 58 個全球組織, 37 個為正式會員國,其餘則以觀察員及其他身分參與。由此可見,與邦交國維持友善關係,對於提升我國在國際間的知名度,有很大的幫助。

根據《聯合國憲章》第二十七條,每個聯合國會員國,不論國家大小都有一個投票權,針對各項表決議題時,投下代表國家的意見。因此這些邦交國在聯合國中為台灣發出的聲音,對台灣來說寶貴而重要。同時中國一直不承認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不斷壓縮我國國際空間,欲壟斷中華民國的邦交國,在這樣的情勢下,維持與他國的外交關係更顯重要。

台灣外交政策太過依賴「金援外交」的方式常被人詬病。陳水扁政府時期推出的「榮邦專案」因為龐大的外援金額甚至被批評為「凱子外交」。聖多美普林西比以「台灣不願意負擔 億美元金援的要求」為理由與台灣斷交。根據外交部公開資料顯示, 2015 年台灣「對外援助」方面的花費為 億美元。

邦交國特色說明 。製圖/翁悅心、胡皓宸

踏實外交 我國表現積極

加拿大常駐台灣的資深政治評論家寇謐將,致力於研究兩岸局勢。他曾在今年新上線的評論網「守望台灣 (Taiwan Sentinel) 」建議台灣,特別是針對較不需要仰賴金錢外交模式互利的國家,加強耕耘非官方 (unofficial)的外交關係。

他國以駐台辦事處或駐台協會代替官方大使館,圖為阿曼駐華商務辦事處。攝影/李可心

目前中國已與非洲五十多個國家地區建立貿易關係,且對非投資超過 100 億美元,面對大陸勢力於全球各地崛起,如何創造我國邦誼價值為首要課題,總統蔡英文曾在  2011 年演講時指出,「台灣唯有讓自己具備跨領域、跨文化及跨時差的條件,才能凸顯價值而掌握競爭力」,然而陳一新認為,在外交現實面上,全世界僅看實力,不看軟建設,台灣的人權、自由、民主、文化固然珍貴,但相對於中國的經濟、國防實力,非洲國家更為需要。

台灣以經濟實力世界排名 27 ,爭取加入各國際組織,然而李憲章表示,我國出口經濟過度依賴中國,必須加強與更多國家的經貿往來就踏實外交施行,我國積極投入國際援助,含基礎建設、衛生醫療、農業技術提升等,協助資通訊科技發展,縮小數位落差,提高國際知名度,地方政府也締結姊妹市,推動城市觀光,促進觀光收益。除此之外,國內 NGO(非政府組織)組織享譽國際,如佛教慈濟基金會為「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非政府組織的特殊諮詢委員」、濕地保護協會、紅十字會等,許多國際救援活動也都不乏台灣非政府組織的身影。李憲章指出,外交部定期舉辦國際事務人才的培訓課程,徵選 NGO 重要幹部前往海外實習,就國際目前關注要點進行實務交流,強化國內非政府組織參與國際合作,進行國際關懷與救助,並協助國內 NGO 在台舉辦重要國際會議或活動。藉由非政府組織的運作,加強台灣國際名聲,供政府與各國建立良好關係。

提升國際交流 從國民外交做起

因著實質外交關係受中共打壓,國民素質儼然成另類國際形象代表。隨度假打工在台掀起一陣熱潮,截至 2016 年共計 22 萬人參與,國際青年度假打工可促進國際交流,外交部也設立單一入口英文網站,提供英文介面方便操作,吸引更多外國青年來台,提升我國國際能見度。針對台灣人去年在澳洲的詐欺案件,李憲章強調,透過國民外交可有效與國際接軌,但民眾須謹守各國法規,避免破壞台灣良好國民素質的美名,外交部每年也定期舉辦宣導會,藉以傳達正確觀念,樹立國人良好形象,達到國民外交之效益。公眾外交之範疇也擴及台灣人出國旅遊、觀光客來台、外交小尖兵計畫、國際青年臺灣研習營及國際青年大使交流計畫等,我國國人的任何表現,皆代表台灣形象、國民素質。

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前各國旗幟。攝影/李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