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生活

鉛字不死 鑄字文化充滿溫度

記者 黃晴、陳韋蓉/台北報導

日星鑄字行是台灣最後一家鑄字行,存有近百萬餘枚鉛字,以及目前世界上最完整的宋體、楷體、黑體鉛字銅模,幾乎可以說是台灣活字版印刷的一頁活歷史。

鉛字排版的美麗與哀愁

對於不少年輕一輩來說,「鑄字」這個行業似乎既陌生又遙遠,隨著點矩陣、噴墨、雷射印表機等科技越來越進步,鉛字出版逐漸因為效率與成本問題被淘汰,其印刷品也漸漸地淡出人們的腦海。其實,活字版印刷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畢昇所發明的印刷術,最近則可以著眼在民國五、六十年代,也就是日星鑄字行風華正盛的時候。

日星鑄字行的老闆張介冠說:「鉛字在幾十年前的台灣幾乎是出版業印刷的必備品。」當時的出版業要印一本書可不像現在只是簡單的調調電腦設定就可以開始的,整體流程大約可以分成四項鑄字、檢字、排版、印刷,由個別師傅專職負責,每一項都是一門功夫。

日星的鉛字架已聳立幾十年了,依造字典部首由上而下,由左而右放置。攝影/陳韋蓉
日星的鉛字架已聳立幾十年了,依照字典部首由上而下,由左而右放置。 攝影/陳韋蓉

而之所以要將所有工作拆分成四項,由專業師傅執掌,是因為當時活版印刷的要求是要讓每個字都均勻沒有痕跡,就如同現代印刷的效果,跟現今文創產業框架下,人們要求的輕重不平的手感與墨跡大不相同。正是這樣對品質的追求,所以鑄字、檢字、排版、印刷的師傅都要獨立作業、人工校正,鑄字師傅會事先用鉛液澆灌銅模,拉出每一個鉛字;再來,檢字師傅會從架上揀出每一個字體,檢查數量與順序;接著,排版師傅將鉛字與空白處的距離、大小規劃好,套製成模板;最後交給印刷師傅,將墨水平均地拓在紙張上。

文化底蘊 讓「活字版」充滿溫度

「鉛字本身的重量與稜角,還有每一次手壓的溫度就是讓活版印刷獨特的地方。」大翊設計負責人劉宜芬笑著說,她認為活版印刷跟現代出版的差異之處,在於活字版可以任意編排,且隨著用墨與力道的多寡,會形成獨一無二的手感。

慕名而參觀活字印刷的民眾陳政昇也表示,身為皮件愛好者的他,就對鉛字印刷獨特的呈現方式有著濃濃的熱誠,未來希望能將這個印刷方式運用在皮件上。

由鉛字揀選印刷的邀請卡,十分別具心裁。倘若仔細的看每個文字,就會發現字母都會微微的凹陷下去,這就是鉛字印刷有獨特的咬紙痕跡。 攝影/陳韋蓉
由鉛字揀選印刷的邀請卡,十分別具心裁。倘若仔細的看每個文字,就會發現字母都會微微的凹陷下去,這就是鉛字印刷有獨特的咬紙痕跡。 攝影/陳韋蓉

鉛字每次從銅模脫出時,個別字體都會有細微的差異,這使得每一顆鉛字都跟人的手書一樣有自己的韻味,也就造就了許多活字版印刷愛好者另一個蒐藏、把玩的指標。但活版印刷可不只文字特殊,日星鑄造鉛字用的銅模亦是世界上最完整的一套繁體字型基石,可以說是活生生的文化古蹟,然而這些銅模長期使用下損耗的非常快,目前極待修復。

日星總共有 12 萬字的銅模要修復,身為台灣最後一位在役的修復師,張介冠一天也只能休五個字,即使不眠不休一個人也要花 65 年才能修完所有的字。 攝影/陳韋蓉
日星總共有 12 萬字的銅模要修復,身為台灣最後一位在役的修復師,張介冠一天也只能修五個字,即使不眠不休一個人也要花 65 年才能修完所有的字。 攝影/陳韋蓉

懷舊可以加分 卻難以增加價格

除了修復保存問題,日星鑄字行目前最大的考驗,就在重新推動活字版印刷的風氣。在數位印刷時代,不含影印跟裝訂的話,一般排版要價一千四百多元,而活字版印刷大約比這個價格貴上兩三倍。活字版因為工法複雜,耗費的人力較多,除了基本的排版費用之外,還有活字費用與揀字費用也要算上,排完版後,特殊的影印跟裝訂設備也比數位印刷貴上一倍有餘。這樣的價位別說是印刷廠負擔不了,就算如實反應成本給消費者,肯定也沒有市場,所以活字版印刷在現今社會逐漸凋零,最多也只適合字數少的詩集而已。

幸運的是,日星印刷廠近期將與文化大家張大春合作,以傳承下來的活字版技藝印刷出版張大春的古詩集,張介冠希望這樣的跨界合作,能為傳統文化再次開闢一片生根萌芽處。

只要有人 文化永存

台灣停止活字印刷很久了,最後一本活字版印刷的書是徐志摩詩集,其中有一句恰如其分而不失浪漫的總結了張介冠幾十年來投資在鑄字文化復興的努力「讓我花掉一整幅青春,用來尋你。」

兩鬢已白的張介冠惜字成痴,近期更在網路上進行群眾募資,希望能推行字體銅模修復計畫,保存繁體鉛字文化。對於日星和活字版印刷,張老闆堅定的表示,只要還有一個人想用鉛字,日星就會一直一直地鑄造下去。

日星鑄字行目前在推行「字體銅模修復計畫」www.rixing2017.com 期待透過修復能翻印鉛字的銅模,讓鉛字可以繼續生生不息。 攝影/陳韋蓉
日星鑄字行目前在推行「字體銅模修復計畫」期待透過修復能翻印鉛字的銅模,讓鉛字可以繼續生生不息。 攝影/陳韋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