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生活環保公衛

消費新選擇 綠色商品正夯

記者 劉頤、郭宣暄/台北報導

現今台灣有許多不同產業,製造各式各樣的環保商品,並以「綠色形象」為出發點,生產過程也以「永續發展」為目的,其中,FYE 就是以回收、再生的理念去設計商品,並且這次在華山文創園區策展來推廣它們的理念。

環保意識抬頭 賦予垃圾新生命

現今氣侯劇烈變化,全球暖化日漸嚴重,所以人們更加重視資源回收還有節能減碳,因此有越來越多人,將回收物當作素材,製成環保產品。不過以往的「環保產品」都有一個難以克服的問題,就是使用年限太短,導致購買率不高,不過這一缺陷在現在有了大幅的改善。

廢物再利用 賦予新價值

FYE-for your earth 是以綠色形象作為出發,用再生、再製造的理念去設計產品。鞋身是寶特瓶回收製成的寶特瓶紗,作為基底而衍伸出來的布料,接著染色;鞋底的部分則是回收舊鞋子,絞碎後進而將舊鞋料與天然橡膠、部分合成橡膠,重新製成新鞋底,而鞋底的彩色顆粒,就是舊鞋子的碎片。

牛仔褲的布料也能回收製成環保鞋的鞋面。攝影/劉頤

 

展場佈置簡約,回收的寶特瓶、再製的寶特瓶紗皆是最適合的展品。攝影/劉頤

使用創新技術 突破以往困境

過去使用環保素材的產品,往往因為使用年限的問題,造成推廣上的困難。策展人 Henry 談到,近十幾年的技術其實很發達,不同的產業都在不影響產品結構、或是對身體造成影響的前提下,開發多樣的「綠商品」,但是普遍社會接受度還是不高,因為一般民眾無法有明確的管道來接受環保商品的資訊,大多停留在以往環保產品易壞的既有印象。不過民眾劉小姐表示,觀展過程發現具有皮革質感的鞋子,製作原料卻沒有任何動物皮的成分,這樣具有美感同時保護動物的產品概念會吸引她的選購。

回饋偏鄉 強調在地連結

Henry 說:「會舉辦這次展覽,是為了要推廣創新的環保產品,打破以往綠色產品不耐用的窠臼,增加消費者對綠色商品的知識,並且回饋社會。」包含贈予新鞋子的行動,還有環保鞋的 DIY,將回收再製造的商品回饋到偏鄉小朋友身上,一併把品牌理念帶入到邊緣鄉區、森林小學做公益,而這些偏鄉或是原住民小朋友,生長環境大多有別於台灣一般的原生家庭,因此 Henry 所帶領的團隊,希望藉由這樣的活動,關懷在地的弱勢族群。

FYE 友善純淨市集策展人Henry表示,環保鞋採用最麻煩的回收機制,為了符合「綠色」的完整理念,對地球友善回饋也最大。攝影/劉頤
綠色形象:以人類社會永續發展為目標,注意環境保護與社會公益的企業形象樹立。
FYE:主要是販售和推廣,用回收舊鞋底、寶特瓶、有機棉等等環境友善素材所製成綠色商品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