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科技

台灣新創 前進美國矽谷

記者 黃愔晴、陳研旻/台北採訪報導

台灣新創如何前往美國矽谷?凱達格蘭媒體1119日邀請到「Taiwan Startup Stadium」策劃與行銷副總經理 Holly Harrington、「CakeResume」創辦人劉君羿 Trantor 和「UXTesting」創辦人黃彥嘉 Aldrich 共同分享台灣新創前進美國的成功經驗。

台灣許多創業家努力將產品通路擴大至海外市場,大部份新創團隊都懷抱著「走向國際的理想。然而前往美國矽谷可以透過什麼管道、必須有什麼準備,Holly 表示,前進矽谷必須先考慮三件事:你為什麼要去矽谷?你的資金夠不夠?你的產品適不適合在美國發展?

(1)「 Taiwan Startup Stadium 」:提供培訓計畫及國際交流,輔導台灣新創團隊進軍國際市場的創業中心。
(2)「 CakeResume 」:為求職者所開發,讓用戶可以利用簡易操作完成出色履歷。
(3)「 UXTesting 」:為產品開發者提供移動測試工具和用戶行為分析,協助開發者洞察用戶體驗。
凱達格蘭媒體於11月19日舉辦在台灣的第一場講座,請三位擁有在美國成功發展經驗的講者分享心得及建議。攝影/黃愔晴
凱達格蘭媒體於1119日舉辦在台灣的第一場講座,請到三位擁有在美國成功發展經驗的講者分享心得及建議。攝影/黃愔晴

許多團隊想去矽谷 卻不曉得去的原因

黃彥嘉和他的團隊從 1500 份申請中脫穎而出,成為獲選的11個隊伍之一,成功加入 Techstars 加速器計畫。七個大男孩遠赴美國聖東尼奧,長達三個月的訓練只為了最終五分鐘的產品發表,才發現「創業很辛苦,一點也不酷」。藉由實地踏入美國,黃彥嘉才知道若利用以往在台灣的經驗和語言能力,要進入美國市場會非常艱辛;想前進美國市場除了必須熟悉英語,更要學習融入當地美式文化。他以會議為例,美國人開會習慣先聊天再進行會議,一場會議下來半小時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聊天。

而 Holly 更強調英文的重要性,他表示在台的外國人都已經習慣使用簡單的英文和台灣人溝通,但在矽谷使用的英文並不會這樣容易。他說:「當你在矽谷無法完整介紹你的產品,投資人不會知道是你的英文不好還是產品沒有魅力。」

加速器
AppWorks 之初創投合夥人詹益鑑指出,創業加速器是「培育成長計畫+創業投資機構」的組合。但除了「培育成長+創業投資」之外,加速器計畫最重要的特色,就是加入「共同工作空間」與「校友網路」的概念,建立共同創業的革命情感及形成「創業者網路」(Founders Network)。並且以有限的時間跟空間,讓創業者在參與加速器過程增加凝聚力。
資料來源/創新拿鐵 Startuplatte
Holly Harrington(Taiwan Startup Stadium 策劃與行銷副總經理)協助過許多台灣新創團隊前進海外。攝影/黃愔晴
Holly Harrington協助過許多台灣新創團隊前進海外。攝影/黃愔晴

前進美國,你可以先進行調查和比較

黃彥嘉說:「我們一開始也不知道,我們只是意外做出一個 Global 產品、意外去了德州、意外被人家投資。」但許多新創團隊卻因為看到類似他們這樣的故事,被鼓舞前往。對此,Holly 認為應該要思考「產品適合什麼消費者」,還要衡量「是否有足夠金錢」能去矽谷,如果你的資本在台灣能讓產品更好,就不要浪費時間跟錢去矽谷。Trantor 也建議,在前往海外市場前,可以先進行比較研究和市場調查,了解自己在國際市場裡的定位後,再決定產品是不是能夠在美國發展。

協助過許多新創團隊的 Holly 認為,很多人在台灣都可以做很棒的產品,但當到了矽谷你才知道產品是不是夠好,或許這些想法在矽谷早就很多人做了。然而在台灣你不見得會發現這件事,只有真正走一遭才會知道自己的實力夠不夠。

黃彥嘉Aldrich Huang(UXTesting創辦人/CEO)生動講述參與Techstars加速器的經驗。攝影/黃愔晴
黃彥嘉 Aldrich Huang 生動講述參與 Techstars 加速器的經驗。攝影/黃愔晴

 

劉君羿Trantor Liu(CakeResume創辦人/CEO)分享獨立創業過程及參與美國野生創業計畫的經驗。攝影/黃愔晴
劉君羿 Trantor Liu 分享獨立創業過程及參與美國野生創業計畫的經驗。攝影/黃愔晴

「台灣政府有責任瞭解創業,創業家也有責任讓他們了解。」

有個美國 CEO 朋友告訴黃彥嘉:「創業就是你幫我、我幫你,我們都把這個產業做大,做大之後我們才能跟政府說我們需要資源。」然而,這件事情會不會在台灣發生?

Uber 和比特幣為例,Holly 進一步提到台灣新創目前遭遇的困境:「許多台灣政府握有資源、能夠幫助創業者的人不懂新科技。」缺少政府立案協助,藉由新科技產生的新創團隊勢必無法在本島經營,最終導致越來越多人才和技術外流。台灣十年後的經濟將會如何? Holly 說:「身為一個美國人,我替台灣未來的經濟感到很憂心。」

前進矽谷必須先考慮三件事:你為什麼要去矽谷、你的資金夠不夠、你的產品適不適合在美國發展。攝影/黃愔晴
前進美國的新創企業應該先準備好足夠資金、良好的英文能力並了解美國當地商業文化,才能成功進入矽谷市場。攝影/黃愔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