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正彥身處異地,面對採訪難關,時常得獨自面對與突破。照片提供/沈正彥
人物

善用搜尋引擎 認清自我身份

記者 林珊珊、林庭羽/台北報導

 如果不是因為採訪,很多地方一輩子都不會去。

畢業18 年,世新大學新聞學系校友沈正彥參與過汶川大地震、薄熙來案、土敘邊境難民營等重大事件的報導,目前任職於中天電視台新聞部撰述委員。

鎖定兩岸 繼續進修

在「畢業等於就業」的時代裡,沈正彥是班級中僅有的五分之一進修研究所的一員。由於當年正值戒嚴時期,兩岸方面的新聞尚未蓬勃發展,能夠瞭解到大陸資訊的僅有調查局、軍情局等,但沈正彥早在大學時期就已有「了解對岸發展」的決心,考取了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現稱),也奠定往後從事兩岸新聞的基礎。

沈正彥派駐大陸探訪各地,傳遞最新資訊。
沈正彥派駐大陸探訪各地,傳遞最新資訊。照片提供/沈正彥

身入險境 尋求幫助

身為兩岸記者需要採訪各方面的新聞,經驗與人脈的累積尤為重要,沈正彥坦言,現在很多記者對大陸不夠了解,導致所寫的報導不夠深入,他建議,記者需要了解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將事情了解透徹後再動筆,文章才會有深度,同時記者也該具備判斷力,「能採訪到什麼只有自己知道」。

沈正彥提及,傳遞為人所不知的資訊,是記者的天職。照片提供/沈正彥
沈正彥認為,傳遞人所不知的資訊,是記者的天職。照片提供/沈正彥

沈正彥曾身臨汶川大地震災難現場,但他選擇前往情況最為嚴重的震央地區,不畏困難跟隨大陸解放軍進入山區採訪,即使到處充滿屍臭味並下著暴雨,也要將最新資訊傳遞回台灣,沈正彥認為,記者的天職就是將資訊傳遞給大眾,也因此成為少數到達汶川現場的台灣媒體。

另外,在外採訪總有許多未知數,進入陌生環境,沈正彥首先會尋找當地的台灣人當地陪,他說明,找當地的台灣外交部門駐外管處、台商組織、台灣外貿協會等,能快速了解當地狀況,他們也很樂意幫忙協助有困難的民眾,也能提供很大的幫助。

慎選問題 認清身份

然而,身為記者,不可否認的是,當想法與長官相左時,會有許多無奈之處。沈正彥提及,有次採訪經濟學家辜朝明時,應長官要求,請辜朝明用台語向台灣人打招呼,但隨後遭拒,並批評沈正彥不夠專業。自此以後,即便長官要求,沈正彥也會思慮後,盡力避免提問對受訪者不尊重的問題,同時,他也表示,記者要認清自己的身分,採訪前應將事前功課做足,要慎選採訪問題,「盲目提問,是目前電視台最大的通病」。

沈正彥提醒記者長久培養外文口說能力,以備不時之需。照片提供/沈正彥
沈正彥提醒記者長久培養外文口說能力,以備不時之需。照片提供/沈正彥

對於未來想從事專題報導的學生,沈正彥建議,除了累積經驗與人脈外,搜尋資訊的能力同樣重要,要善用 Google 搜尋引擎。與此同時,無論跑國內或國外新聞,都要有一定的外文基礎,至少敢說敢講,讓外國人能聽懂,以此勉勵在讀學生。

沈正彥勉勵想嘗試國際新聞的學子們打好英文基礎。攝影/林庭羽
沈正彥勉勵想嘗試國際新聞的學子們打好英文基礎。攝影/林庭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