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回顧

貓頭鷹 夜行捕食高手動物園積極紀錄黃魚鴞生態 提供研究資料 – 1801期

號稱台灣貓頭鷹家族中體型最大的黃魚鴞,由於自然棲息地遭到破壞,現今已列入飽受威脅物種之一,且野地觀察記錄並不多,致使相關研究推展不易。目前台北市立動物園共有三隻黃魚鴞,為數雖少,卻算是極具代表性的圈養族群,對於黃魚鴞的研究工作,提供許多動物園圈養下建立的基本資料。 台北市立動物園於十五日舉辦「黃魚鴞認養人回娘家」活動,邀請台灣猛禽協會理事長何華仁和認養人,共同分享在野外實地觀察貓頭鷹的故事,並教導認養人製作貓頭鷹版畫拓印。 何華仁表示,許多民眾對於貓頭鷹的印象,不外乎牠們頭部外形酷似貓的頭,有著一雙又圓又亮的大眼睛,模樣十分可愛。此外,寬廣的視線範圍,再加上極佳的聽力,成為捕食高手。但一般而言,貓頭鷹的聽覺比視覺更為重要,像黃魚鴞在捕魚時,會選擇平緩且水聲不大的河流,以利其掠食。 由於何華仁有長時間在野外實地觀察的經驗,他建議想觀察貓頭鷹的民眾,宜選擇沒有月亮但是有星星的夜晚,因為貓頭鷹在這樣的情境下,活動會特別頻繁。同時他也分享許多在野地觀察貓頭鷹的趣事,並模仿叫聲,使得活動會場歡笑聲四起。 認養人張朝棟表示,帶小孩學習製作版畫,非常有趣。他說自己本身並不可能從事野地觀察工作,但藉由何華仁的解說,讓他了解到貓頭鷹在野外的生活情況,獲得很多知識。 認養人宋翟的媽媽也說到,雖然他們不是認養黃魚鴞,但由於喜愛動物,時常參加動物園認養人回娘家的活動,從而認識更多的動物,也培養小孩愛護動物的心。 此外,動物園定三十日上午邀請劉小如教授,針對蘭嶼角鴞的生態習性作深入的介紹,屆時也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