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回顧

八風舞台 新名稱具古典氣息出自《左傳隱公五年》 引申表演多采多姿 口碑風動八方 – 1808期

在今天校慶中揭幕的新舞台獲得命名,由中文系齊益壽教授取名為「八風舞台」,是一個極具文學氣息的名稱。「八風」出自於《左傳》:「夫舞所以節八音而行八風」,這個新名稱,讓活潑的世新帶有些許的古典氣息。齊教授為「八風」作了以下釋義,他說,在自然界,空氣因流動而生風。風雖無形,卻能動物,使物因風而搖蕩。在人文領域中,與風字結合的詞語,可說不勝枚舉,其中和人品及文藝修養有關者,便有風範、風操、風概、風義、風骨、風力、風格、風雅等,都具有能感發人心的效果,就如風能動物般。古代有一部詩歌總集,當時稱《詩三百》,後世則稱《詩經》。《詩經》中有十五國風,多是從各地採集而來的民歌。《毛詩序》說:「風,風也,教也;風以動之,教以化之。」由於風有感動激發的作用,教育也應當如此,要讓人心在被感發中而潛移默化。「八風」一詞見於《左傳 隱公五年》:「夫舞所以節八音而行八風」。杜預注:「風,八方之風也。以八音之器播八方之風也。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節其制而敘其情。」意思是說跳舞時手舞足蹈的動作,要受音樂的節制,配合八種樂器所奏出的八方歌謠,將內心的感情抒發出來。因此「八風」說的是四面八方各地不同的歌謠。除了以上的解釋,齊教授為新舞台命名,希望在舞台上演出的作品具有「風以動之」的素質,能感發演出者和觀眾,並能夠多方取材,呈現多采多姿的「八方之風」,不僅對校內師生有吸引力,更能近悅遠來,樹立「風動八方」的口碑。中文系主任洪國樑表示,當初命名是向全校學生徵稿,後來也徵詢中文系的意見,最後採納齊教授「八風」的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