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回顧

螢接夏天萬美里11號公園 火金姑再現專家強調重保育 方有美景可賞 – 1833期

「小小螢火蟲,飛到西飛到東,這邊亮那邊亮,好像許多小燈籠」,這首兒歌描述的畫面,正是萬芳十一號公園旁步道的場景。夏天夜晚,螢火蟲聚集在步道內,有如布滿星星的夜空。美里里長尤盛田表示,螢火蟲怕光害干擾,在居民告知看到螢火蟲後,他請公園處把步道附近的路燈關掉,以利螢火蟲生長。由於螢火蟲成蟲時期的生命短暫,只有七至十天,加上生長條件嚴苛,不易遇見,這種難得機會,當然要好好保護。去年,萬美里出現上千隻螢火蟲,但年初天氣寒冷,螢火蟲不易生存,目前數量約為幾百隻。尤盛田說,有里民十分熱心,去年抓幾十隻螢火蟲到其他地方,因此,萬芳七號公園和一四O高地公園,今年也可看見些許螢火蟲。住在萬美里的生態專家張信忠說,在這裡出現的螢火蟲叫紅胸黑翅螢,是台灣常見的種類,頭、胸板為黑色,全長0.8公分,通常出現在海拔一千五百公尺以下的山坡地及路邊,屬低海拔的螢火蟲。日後,也會在螢火蟲出現的地方設置立牌說明螢火蟲的基本資料。尤盛田表示,里上在十幾年前就有螢火蟲,由於居民日益增多,在人身安全考量下,裝置路燈、砍伐樹木、噴灑農藥,導致螢火蟲棲息地遭受破壞,生存面臨威脅,數目大量減少,直到這兩年才陸續發現牠們的蹤影。張信忠說道,由於那個地方較原始、潮濕且沒有噴灑農藥,再加上沒有嚴重光害的情況下,螢火蟲才會在那裡生存。雖然里上出現螢火蟲,尤盛田說,目前沒有復育計畫,強調尊重自然,原生地觀念。他認為,每種生物都有適合的環境,螢火蟲再現,是因為牠們滿意現在的生態,一旦人為建造、改變,就不再是熟悉的環境。如同鮭魚洄游的情形,不管在外遊蕩多久,等待要產育下一代,仍然回歸原生地,這是因為家的感覺最棒。對於如何使螢火蟲能在當地永續生存,張信忠提到,他們要做的是保持山林土地的原貌,讓螢火蟲繼續留在當地,並不是刻意的改變環境來復育。關於賞螢,張忠信說了幾個要點,通常黑翅螢出現在每年的四到五月和七到八月,最好在天剛暗的時候就在它們出沒的地方等候,而晚間七點,則是螢火蟲活動的時間,到了八點就會漸漸消失。賞螢時,最重要的是盡量不要打燈、不驚擾,並且保持安靜不要喧嘩,對螢火蟲要愛惜不要捕捉,注意自身安全,不闖入其活動範圍。如此一來,才能讓它們自由的在山林間活動,能讓更多人能看到美麗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