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回顧

登山步道系列報導六之六草湳步道 大自然的活教室 – 1794期

「草湳」靜臥於台北市的東南隅,緊臨著貓空,位於文山市民農園附近,由於三面環山,野草遍地,且夏冬季多雨,到處皆是泥濘。荒草蔓生加上又地溼泥爛,先民便稱此地為「草湳」。盤根錯節的老榕樹,是進入草湳步道的指標。在榕樹右下方的溪澗地形,時常可見紫嘯鶇藍紫色的美麗身影;在步道裡,常可聽到類似剎車時所發出來的「ㄍㄧ—」尖銳聲,就是紫嘯鶇的鳴叫聲。 經過鳥鵑們熱情的接待,來到開闊見天的地方,是筆筒樹的天下。豆娘飛舞的溪邊,各種蕨類攻占了岸邊大大小小的石頭,不少的蜘蛛也遊走於植株間,布下天羅地網。小溪裡常傳出「啾、啾」的聲音,不明究理的人總以為溪中有鳥,根據指南社區發展協會提供的資料顯示,其實在溪邊石頭上或石縫裡,常會有「騙人鳥」蹲坐在那裡,牠是斯文豪氏赤蛙。不過可能是隨著生態環境的改變,昔日的潺潺溪澗,今日多已乾枯。 草湳步道沒有一般步道常見的石階或是枕木,有的只是泥土與石塊,還有濃密的森林,濃郁的芬多精氣息。指南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鄭金針表示,此處的溼沼澤地培育出豐富的生態環境,由於沒有太多的人工開鑿,使得此處的原始風貌得以保存下來。此外,受到氣候以及地形的影響,低海拔的草湳山區也種植出屬於中、高海拔的針葉樹種,在步道上就有一片人工栽植的針葉樹林,其中還包括來自澳洲、日本和中國大陸的樹種呢! 穿越了針葉樹林,很快地會看到一座農舍,礦坑到囉!根據指南社區發展協會對於草湳步道的礦坑記載,自日據時代起,草湳就有人前來挖礦、開礦坑了,前後轉手數次,曾經取名為「龍岡煤礦」,目前仍有巨大的地下坑洞存在;站在歷經了四十年的礦坑口,可看見一段斑駁的歷史。 草湳步道的美,不在於物種的珍貴稀有,而在於生物的多樣性與生態的代表性,還有代表著人文薈萃的龍岡煤礦遺址,這再再顯示著草湳步道不只是一條可供健行的自然步道,還是記錄著一段人文歷史的好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