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回顧

溝子口 百年樟樹結合人文歷史 – 1887期

木柵路有很多公車站牌,叫「溝子口」的站名,對於久居於此的老居民來說,則是木柵人留下的一丁點記憶。
王太太指出,四十多年前,景美到木柵需要爬山,交通很不方便,而從世界新聞專科學校(今世新大學)出來往木柵路上走,山邊都是骨灰罈,嚇死人了。後來文山區被當作防空避難地,因此金庫、台電、考試院等公家機關開始興建,溝子口才漸漸熱鬧起來。
文山區有四分之三的土地屬於淺山丘陵,景美溪由東向西貫穿,先民沿景美溪開墾再入木柵,因此人口主要集中於景美溪北岸的景美、木柵兩盆地。而當年排洩木柵、馬明潭等地區山水,注入景美溪出口的地方,也就是今木柵路一段、二段至光明路以西之地,稱為「溝子口」,清代稱為水尾。
祖籍福建安溪住了兩百多年的張家後代子孫張義重表示,當時溝子口只有一條路(今木柵路),其它全是稻田,沒像現在這麼熱鬧。當年他們祖先千辛萬苦來到木柵,之後分為四家,如今宗族依然興旺。
來到此區,清幽的環境令人心曠神怡。就木柵路一段巷子內,幾十年古樹隨處可見。庭院中就有一棵百年樟樹的王太太表示,僅二三八巷就有大約十九種的樹,幾年前她還為老樹與政府槓上,因為當時道路拓寬計畫要挖掉老樹,王太太激動的說有個官員說老樹如果沒有滿一百年就要砍,他說:「那是不是我們都要砍頭了?」後來老樹在作家龍應台及愛樹人士的抗議下保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