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回顧

文山新移民 享多元學習資源 – 1881期

文山區新移民目前有兩千八百二十五人,為幫助他們適應新環境,文山社區大學與文山區第一戶政事務所自十月起合辦「新移民女性生活陶冶班」,提供外籍配偶學習中文的管道;衛生所成立支持團體,提供心理及生活層面的輔導,許多教會與民間機構也展開協助,提供外籍配偶學習的資源不少。
中文學習 生活輔導
文山社大陶冶班共有四十五名外籍配偶參加,分周二和周四兩班,課程不只著重在中文的聽說讀寫上,更希望給予新移民生活的輔導,藉由學習中文,認識台灣當地文化,但在招生宣傳不足下,只能挨家挨戶投遞課程單以提高報名率,效果雖不如預期,但已經是文山社大努力的成果。
文山社大學程經理人王瓊涓表示,文山新移民兩千多人,這顯示實行新移民課程勢在必行,雖然班級上的中文程度落差很大,但透過注音符號和漢語拼音相輔相成,給新移民一個適當且有效的學習管道。
授課的王老師說,各個外籍配偶的程度雖參差不齊,但如果在母國受過教育,學起來會更得心應手,生活常識和口語聽說方面,其實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因為平日他們在環境驅使下,就得強迫說中文,久而久之,兩、三個月學會基礎的會話不是問題,難就難在文字的閱讀和理解,還有抽象的文字和情感表達。因此,課程會著重在比較深一層的語言表達。
不識字 後續影響大
王老師表示,其實政府機構應該加強宣導,新移民一來台就應接受語言課程,一開始就錯失機會,等到適應環境之後,慢慢的她們就會覺得,只要會聽會說就夠了,這連帶的影響到日後的教育問題,外籍媽媽不識字、無法用完整的字彙敘述,一定不敢參與學校活動,因此,新移民學習中文應該回歸基本,從國小課本讀起,才能學習到完整且正確的方法。
經驗分享 解決難題
除了現有的課程會延續到下學期外,文山社大未來將規畫新移民社團,讓新移民有個親子聯誼會,藉由分享彼此生活經驗,讓生活不至於乏善可陳。由於外籍配偶學中文的最大瓶頸在於,無法用中文流利的表達情感,透過社團組織,也有吐露情感的時機,但這一切還有賴現行的計畫是否可行,也需考慮和其它單位合作。
王瓊涓解釋,大部分的新移民,對問題的自覺性並不高,這可能與她們不熟知台灣的教育文化和風土民情有關,不過也有可能是因為,大多數的家庭都是正常、穩定的,使得她們對生活感到安順與和善,況且多數人都擁有工作,在經濟的保障下,適應問題就顯得好像沒那麼重要了。
王瓊涓透露,曾經在一個講座上,請來警察演講家庭安全的議題,隨即就有外籍配偶偷偷表示,有家暴的問題,卻沒有一個健全的申訴和輔導管道,她們不知道該如何是好,面對經濟的弱勢,好像有著就該默默接受的苦楚。
多方團體 提供協助
文山健康服務中心護士王筑暄說,雖然文山區還沒有一個正式專職協助新移民的部門,但有許多教會和民間團體已在協助她們,政府方面也有愛護外籍配偶專線,只是宣傳不大,但可藉由訪視,和他們直接接觸,慢慢培養信任,說出心中的問題;若遇到家暴個案,會通報社會局介入。
衛生所和外籍配偶接觸最頻繁,看到許多問題,現在成立了支持團體,雖在草辦時期,但希望最終能招募到大部分的新移民,不僅宣導社區資源、強化生活知能,也能從團體討論中,彼此互助關懷,獲得心理上的支持與寄託,解決生活上難題。
福利配套 措施完善
來台兩年七個月的大陸配偶林雅惠表示,她畢業於上海中醫醫藥大學,因此在台灣還能找到推拿師的工作,雖然剛來台時很不能適應生活習慣,許多想法和價值觀也不相同,但調適心理後,覺得台灣對於外籍人士的補助還不少,除了勞健保等,還有很多優生補助,這是台灣做得很好的地方。
目前政府提供外籍配偶產前補助、兒童醫療補助、生育調節等,在文山區健康服務中心裡,周二和周四下午一時三十分至四時三十分提供新移民諮詢,藉由外籍人士的通譯,期望能宣傳更周詳的衛教知識與健康服務,讓新移民除了在育兒時能更得心應手外,也能利用更多行政資源,並透過團體互動的力量,讓更多新移民能慢慢走出來,提高自我價值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