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回顧

席慕蓉尋根之旅 探訪草原文化以幻燈片展現蒙古多種面貌 畫面美麗生動 現場驚呼聲連連 – 1735期

中文系於二十三日邀請著名散文家,同時也是畫家及詩人的席慕蓉到校演講,主講「草原鄉愁文化」,藉播放幻燈片,讓同學一窺蒙古真實面貌。席慕蓉雖是蒙古人,卻未曾在蒙古生活,踏上了尋根之旅,也驚覺蒙古並非完全是一望無際的草原,還有滿山遍野的白樺樹林、遼闊似海的湖泊、夏季才盛開的無名野花等她用相機紀錄一幕幕令人驚奇的美麗畫面,將她內心的感動與同學分享。隨著席慕蓉活潑生動的解說,在播放幻燈片的同時,現場不時發出一陣陣的驚呼聲,原來蒙古有那麼多種樣貌。生於斯土的人們與大自然相處融洽,身處廣大的草原中,人們得先淨化心靈,再用各種方式來解釋大自然的一切;或仰賴宗教,向天地山川神衹祈禱。席慕蓉說,「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這句話並不適用於這片土地,因為四千公尺以上的草原,在地面一公尺左右以下為永凍土,根本無法進行農耕。但是在有限的資源下,草原文化依然生生不息,那是因為蒙古 H生無大志、心無貪念,不與大自然爭奪,生活所需「夠用」就好。驚見戈壁中海市蜃樓的幻境,感嘆上游被截斷作水壩而乾枯八年的居延海,為草原沙漠化之快速而訝異,為聽「勸奶歌」落淚的母駱駝而感動,全場觀眾的情緒隨著蒙古草原的風吹草動而起伏。席慕蓉在拍攝的過程中,深深體會到,在蒼穹之下渺小孤寂的人,用肉身與自然搏鬥,那分恐懼、喜悅和希望是並存的。她提到自己的名字,在蒙古語的意思是指「大的江河」,她笑稱「慕蓉」二字筆畫太多,為求書寫方便,不如改為「大江」或「大河」,惹得全場捧腹大笑。最後她以一句蒙古用語「臉上有光,眼睛裡有火」,來勉勵到場聆聽的同學,永保對事物的好奇心與熱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