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回顧

媒體生力軍陳則銘 透過鏡頭看新聞不畏懼工作辛勞 深入現場 體驗人生多面向 – 1810期

談到接觸攝影的由來,圖傳系碩二陳則銘說,當初是因為女朋友喜歡,加入攝影社後,讓他發現自己喜歡拍照的興趣。從專科社團對攝影產生興趣後,陳則銘便開始四處拍照,不過拍的都是一些夕陽美景,直到學長教他攝影不只侷限於這裡,他才領悟,涉獵一些關於攝影的書籍,後來轉入世新大學二年級,他表示,還好專科基礎打得好,轉到圖傳系才念得很順利。陳則銘指出,在聯合報實習三個月,由於系上老師,也是現在直屬長官的幫助,順利在自由時報擔任攝影記者一職,剛進報社時,壓力非常大,因為沒有人管你之前在何處實習,一旦進了報社,出去就代表報社和他報競爭,拍出的照片要有一定的水準。另外,不同於文字記者能隨時交稿,因為鏡頭不是隨時能補捉到畫面,這讓他有些不適應。陳則銘表示,為了捕捉最好的鏡頭,常常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等待,即使是休假,也要做好隨時待命的準備,還有各報的立場不同,有時候不能違背長官,必須要放棄自己的理念,甚至有時候也需要偷拍。工作上最怕就是漏了新聞,雖然長官不會嚴厲譴責,但心裡還是有無形的壓力。而熱愛拍照,是支持他待在工作崗位上的原因。他舉出印象比較深刻的拍攝經驗,是拍一個嫌疑犯,陳則銘很掙扎到底要不要拍,他認為,畢竟法律還未定罪,如果拍了,真的有罪頂多是上半版的頭條,如果沒罪,報社不可能道歉,誰來還他一個清白呢?要成為一個記者,養成教育是很重要的,陳則銘說,至少要到小報實習二、三年,想要拍出好的照片,就要有不同的觀點,對新聞有不同的切入點,他也表示,其實攝影記者很辛苦,必須架著笨重的攝影機在第一線衝鋒陷陣,剛開始也會很害怕,而且在長久的等待後,為了搶幾秒鐘的畫面,腎上線素突然升高,拍後又突降,整個人虛脫,不過現在已經漸漸習慣,他還說,攝影記者是要在以保護自己的原則下追求好照片。(系列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