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公衛

有機茶園 與生態共存榮

記者張剛瑋、胡皓宸/文山報導

近年來隨著健康環保觀念的興起,標榜著綠色健康的有機農作物,成為人們飲食生活的新寵兒,而作為茶產業重地的貓空,有機茶的種植也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像前幾個月發生的茶飲料農藥殘留事件,如果都種有機茶的話,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啊!」在貓空茶展中心幫助導覽的茶農張東志一語道出傳統茶葉的問題。傳統茶葉在種植過程中依賴農藥,若操作不當,殘留在茶葉上的農藥容易危害飲用者健康,並且一旦被相關機構查驗出農藥超標,不僅茶農會受到罰款,產業的信譽也會受到影響。而完全不使用農藥的有機茶,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

普通茶園無雜草,茶葉種植整美觀
普通茶園無雜草,茶葉種植整美觀。攝影/胡皓宸
有機茶園雜草和茶樹共生,看似混亂但充滿生機
有機茶園雜草和茶樹共生,看似混亂但充滿生機。攝影/胡皓宸

「用有機方式種出來的茶葉,健康環保,沒有農藥殘留,能夠使茶園保持土壤的活力,防止土地貧瘠,而且有機茶在口感上還比普通茶葉多出一種蜜香。」貓空種植有機茶第一人,目前經營寒舍茶坊的張福欽說明茶葉雖然檢驗出沒有農藥殘留,但並不能就稱為有機茶,想要在茶葉上貼上「有機茶」的標籤,必須經過專業機構的嚴格檢驗,從聲稱自己是有機茶開始,要經過至少三年轉型期和認證期。

只有經過驗證機構的嚴格考驗,茶葉才能掛上有機茶的標籤出售。攝影/胡皓宸
只有經過驗證機構的嚴格考驗,茶葉才能掛上有機茶的標籤出售。攝影/胡皓宸

有機茶的種植方式非常特殊,因為不能使用農藥,很多工作都要茶農親力親為。普通茶園除草除蟲只需要噴灑藥劑,而有機茶園需要茶農親自動手。因此有機茶葉需要的人力和物力成本高昂,再加上驗證程序嚴格,三年轉型期太長,即使有機茶在茶葉烘焙比賽中屢獲佳績,還是面臨無法大面積種植和無人傳承的困難。 張福欽表說: 「有機茶是一個良心產業,凡事都要盡心盡力。但即使門檻很高,現在還是看到有年輕一代想要嘗試,是一個好的情況。」

張福欽是貓空第一個種植有機茶的農戶,剛開始的時候甚至被同業稱為異類。攝影/胡皓宸
張福欽是貓空第一個種植有機茶的農戶,剛開始的時候甚至被同業稱為異類。攝影/胡皓宸
張福欽表示,務農人的生活節奏慢,茶葉從幼苗到產出要兩三年的時間,種茶人的生活不能太斤斤計較。攝影/胡皓宸
張福欽表示,務農人的生活節奏慢,茶葉從幼苗到產出要兩三年的時間,種茶人的生活不能太斤斤計較。攝影/胡皓宸

「以目前的種植技術和成本消耗來看,有機茶無法完全代替普通茶葉。但隨著健康環保觀念的興起,有機茶在未來將會是一個不錯的潛在市場。」茶農張東志表示。

有機茶葉的認證及規格

(一)認證條件:
 1. 生產過程經由茶改場技術指導及調查,確認係依照農林廳訂定之農作物有機栽培實施準則及田間管理方法栽培,並有完整之管理記錄者。
 2. 採收茶葉成品由茶改場各地區負責人依規定至試作農戶抽樣,送交農藥所或相關單位檢驗,確認無農藥殘留,並附有檢驗報告資料者。
 3. 產品符合有機農產品之規格者。

(二)規格:
 1.外觀緊結整齊,呈半球形或條形,乾燥度良好,無焦狀。
 2.色澤鮮艷,呈墨綠色,嫩葉金邊色隱存。
 3.耐沖泡,湯色蜜綠色或金黃,澄清明麗。
 4.清香幽雅,無菁味,潤喉甘醇。
 5.採行準或純有機栽培,無農藥殘留。

資料來源:
 有機農業全球資訊網http://info.organic.org.tw/supergood/front/bin/home.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