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生活

面對競爭 傳統市場拚生存

記者 林冠宇、王懿萱/台北報導

 

隨著時代的演變,民眾前往超市消費已成為新的趨勢。面對這樣的衝擊,傳統市場除了利用食材新鮮的優勢外,營運上也力求更新,競爭力的提升需民間與政府共同努力。

建國市場位於建國路上,已有三十年歷史,其營業時間從上午 時到下午 時,是該地區主要的傳統市場。然而近十幾年來,大型超市越來越多,販售的商品也包羅萬象,消費者在衡量距離、時段、停車位、有無冷氣等因素後,往往選擇前往超市消費。傳統市場的人情味、可議價性的吸引力降低,潛移默化中,民眾的消費習慣改變,加上年輕族群前往傳統市場消費的比例偏低,世代傳承下,傳統市場的人潮及生意都不如以往。

建國市場為地區主要傳統市場,營業時間從上午六點至下午四點。 攝影/林冠宇
建國市場為地區主要傳統市場,營業時間從上午 時至下午 。 攝影/林冠宇

針對傳統市場競爭力下降的問題,水果攤販陳氏夫婦表示,年輕人普遍嚮往在有停車空間及冷氣的地方消費,且對於傳統市場的刻板印象往往是其環境與食材較為髒亂他們建議年輕族群放下歧見,嘗試到市場採買選購,親自體驗超市與市場食材新鮮度上的差異,傳統市場的食材可以做到當日採收與宰殺,這點是超市無法取代的。火鍋料攤販周小姐表示,市場的食材多是產地直送,可以保證新鮮,面對超市的挑戰,他們有信心能與之抗衡。

火鍋料攤販周小姐,堅持食材品質與同業競爭。 攝影/林冠宇
火鍋料攤販周小姐,堅持食材品質與同業競爭。 攝影/林冠宇

 

傳統市場食材新鮮,多當日採收及宰殺。 攝影/林冠宇
傳統市場食材新鮮,多當日採收及宰殺。 攝影/林冠宇

傳統市場受地段及地理位置因素的影響,容易產生交通混亂及環境衛生欠佳的問題對此,建國里里長蘇高雪嬌表示,原市場用地實行過格局規畫,但近年來流動攤販越來越多,雖然增加了商品的多樣性,卻也壓縮了許多人行道和馬路空間,攤販的營業空間目前由攤商自治會管理,市政府給予協助與輔導,蘇高雪嬌認為從現況來看,保障行人、用路人路權的目標尚未落實,整體成效不如預期。

流動攤販占用馬路擺攤,造成人車搶道,地方交通擁塞。
流動攤販占用馬路擺攤,造成人車搶道,地方交通擁塞。 攝影/林冠宇

街道上未經申請的流動攤販,是造成地方交通混亂的主要原因之一。對此,蘇高雪嬌表示,市場的問題不該視而不見,現況尚有進步的空間,期盼市政府能更積極的介入和領導,提出更新方向,維護市容也提高居民交通上的生活品質。

市場鄰近街景。 攝影/林冠宇
市場周遭街景,違停及爭道現象不斷。 攝影/林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