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公衛

銀河社區復育梯田 力拼生態旅遊

記者 魏莉穎 李振均/新店報導

北宜路二段銀河社區於民國99年成立「銀河生態保育協會」,協會近期成功復育當地梯田。水梯田的搭建工程,使荒廢多年的農地恢復生機。協會理事長林立岡表示,過去梯田多種植經濟作物,因農村人口老化、年輕人外流等問題,多數農地已休耕多年,社區發展仍有待轉型,盼未來能結合生態保育與觀光旅遊,推動社區產業及生態旅遊的發展。

 

銀河社區推動復育梯田,希望能恢復當地自然生態樣貌。【攝影/李振均】
銀河社區推動復育梯田,希望能恢復當地自然生態樣貌。攝影/李振均

 

協會維護社區的生態

銀河社區地理位置封閉,且無建造任何工廠,林立岡說,他十餘年前退休搬到銀河社區居住,有感於當地的好山好水,擁有清澈的水質,且未遭工業破壞的自然環境,是作為生態保育的良好場域,六年前遂與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銀河生態保育協會」,積極推動社區生態環境保育活動,並參與農委會「農村再生社區」計畫,近期更成功復育百年梯田。

 

復育中的梯田栽種各式植物,以期能達成生物多樣性,圖為金針花。【攝影/李振均】
復育中的梯田栽種各式植物,以期能達成生物多樣性,圖為金針花。攝影/李振均

 

水梯田落實生態保育

銀河社區地勢陡峭,早期居民開闢梯田,種植經濟作物,但隨著農村人口老化,年輕人不願意務農,如今大部分農地皆已閒置,甚至堆滿了廢棄物,居民使用化學除草劑,破壞了田間生態。為恢復自然生態原貌,「銀河生態保育協會」藉由多次的會議與居民達成共識,透過「培耕課程」使民眾了解生態保育的重要性,進而共同搭建水梯田,種植荷花、荸薺、金針花等。這些植物除了兼具美觀及蓄水涵養的功能外,還能調節氣溫。林立岡開心地說,水梯田建成後,蝌蚪、青蛙、蜻蜓甚至蛇都漸漸的回歸自然生態,這也代表生態食物鏈日趨恢復。

 

梯田內種植荷花,為梯田增添不少生機。【攝影/李振均】
梯田內種植荷花,為梯田增添不少生機。攝影/李振均

 

梯田內動植物種類繁多,蜻蜓棲息在荷花上。【攝影/李振均】
梯田內動植物種類繁多,蜻蜓棲息在荷花上。攝影/李振均

 

農村之問題力求轉型

銀河社區過去大量種植稻米、筊白筍及茶葉,農業收入為其主要經濟來源。然而社區老年化和青壯年人口外移的問題導致農作無法量產,小農經濟收入也變得不穩定。銀河生態保育協會規劃社區轉型,以生態旅遊促進經濟發展,目前已完成銀河越嶺登山步道與銀河路的銜接步道工程,使得貓空觀光景區的遊客可順道至銀河社區遊玩。

除此之外,協會也在學生暑假期間,舉辦生態體驗活動吸引遊客,透過採茶及生態導覽的方式,推廣環境保育理念。林立岡表示,明年度協會將繼續擴建水梯田,並在周圍增設農夫市集,藉此吸引觀光客,使農民能夠有直接的經濟收入。同時,未來社區規畫開設獨立書店及觀光民宿,結合當地著名景點銀河洞,推動系列登山活動,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增強青年返鄉意願。

 

復育中的梯田,目前擁有兩階,未來將繼續往下擴增。 【攝影/李振均】
復育中的梯田,目前擁有兩階,未來將繼續往下擴增。攝影/李振均

 

生態旅遊面臨的挑戰

針對社區生態旅遊的發展,林立岡說,目前遇到的阻撓仍是政府法規的定義限制。《土地法》規定農地農用,若以狹義範圍定義,農地只能用於耕種;但在廣義解釋中,生態旅遊與農業相結合,仍屬於農業活動的一部分。他期盼政府能放寬法規限制,以利於社區轉型。社區居民謝光男則認為,雖然協會積極投入生態保育,但仍缺乏專家及經驗人士的參與,他建議,協會能夠擬定明確的長遠計畫,並確實執行,在經濟發展為主,生態保育為輔的轉型中,銀河社區的轉型與規畫仍有待居民共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