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回顧

實驗 教育 不再受傳統體制約束 – 2176期

為了打破傳統的升學教育,許多學校逐漸朝向「實驗教育」的教學方式,希望藉政策的推動,讓學生及家長在教育這條路程有更多選擇,讓孩子遠離以往受課綱限 制的死板教育,

嘗試更多元化的教育,挑戰自我。

選擇 不一樣的求學道路

教育部編列的課綱,其課程分類與內容,是否能在資訊爆炸的當今傳遞所需要的知識給學生?因應大眾的疑慮與不安,民國104年立法院通過的教育三法,針對在家自學與實驗性學校機構面設立法源保障,民眾可以透過申請家中自學,或是報名合格的教育機構,替學子尋找不同的出路。

教育三法分別是「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高級中等以下教育街亂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公立國民小學以及國民中學委託私人辦理條例」。而保障的對象內涵分別是,公立中小學可以新實驗學校的保障、在家自學的正式法源保障、與經營實驗教育學校機構的法源依據。

在法律的保障下,只要符合特定條件,例如公立中小學附設實驗教育機構需要滿足學校數量限制等;申請在家自學者只要每年提供成果報告,並接受教育主管機關定期訪視等;而核准設立民營實驗教育機構則有更大的獨立與彈性可以自行設立課程、評量、教職員與班級編制。在法律的保障下,民眾可以選擇更符合自己期望的教育方式給小孩。

激盪 開展各種不同潛能

立院三讀通過實驗教育三法後,實驗教育學校不斷的增設,其中發展快速的「宜蘭慈心華德福教育實驗中小學校」,強調自然培養孩子意志、情感、思想三元素的華德福教育。本月4日上午於台北市史代納教育推廣協會邀請華德福校長王智弘暢談教育理念。

王智弘表示台灣教育系統並沒有完整的教育哲學,60多年來隨政治正確等因素不斷變動,「然而教育不是應該幫助每個人成為他自己嗎?」他談到,華德福教育是幫助每個人回到本質,老師帶著學生種田、接近大自然、繪畫、音樂等,藉由保護學生的感官,開展他們的各種潛能。

王智弘說,過去慈心還沒有國中部時,有一小群學生在國小五、六年級時就會轉出去,因為家長認為給孩子玩五、六年已經夠了,接下來就必須好好讀書;有些家長也會質疑,華德福教育出身的孩子在離開學校後,是否有能力在一般教育體制下生存下去?他強調,華德福學校畢業的學生成績或許普普通通,卻有廣闊、敏銳的思考能力。此外,華德福學校的老師也必須了解每個學生,老師、學生和家長之間必須緊密合作,一同回到教育源頭,讓孩子成為他自己。

除了宜蘭慈心華德福教育實驗中小學校以外,台北市史代納教育推廣協會也在推展華德福教育,該協會執行秘書陳彥志表示,除了推廣以外,協會也組織共學團體,目前學校內約有17至18位老師,學生從小一至小六共有68位,同樣也是透過華德福教育來激發學生的各種可能。

新制 永續經營成新挑戰

台北市市長柯文哲的教育新政中,要在台北市首辦影視音實驗教育,跳脫傳統學校升學至上的教育體制,實驗教育因材施教,招募對於文化、人文、影音、音樂等影視產業有興趣的國中畢業生,透過徵選面試進入影視音實驗教育計畫,完成三年實驗教育的學生,將可獲得高級中學教育同等學力證明。

新型態的教育體制令許多對於影視產業有興趣的學生趨之若鶩,但仍有許多家長對於這樣的升學途徑仍抱持質疑的態度,站在國中會考後升學選擇的分水嶺,無論是家長或學生皆在傳統升學管道與新型實驗教育中互相拉扯。

北市首屆影視音實驗教育預計招收41名學生,採小班制教學,並將學習場地移至位於公館的寶藏巖實施在地學習,不用考卷評定學生的成績,而是以學生作品多元評量,打破一學年只有二學期規則,採一學年四學季的方式,縮短學生因寒暑假漫長導致學習力下降的問題。但是家長對於這樣的教學方式仍保有相當多的不安,除了實驗教育沒有設定校規等規範、如何管教學生秩序與品德,也憂慮自己孩子在拋開考卷、快樂學習三年後的升學途徑與競爭力,有家長更擔心孩子若適應不良,離開實驗教育後將何去何從。對此,台北市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校長小野表示,新辦的影視音實驗教育主要是招收已經對影視產業有強烈興趣的學生就讀,「實驗教育訓練學生自學、自律、自愛的能力,不希望媽寶來就讀。」他說,雖然沒有考試壓力,但實作的過程也不輕鬆,不需要特地設下規範約束學生的作為,讓學生為自己的未來負責。

台北市市長柯文哲任期還有三年,有學生家長擔心實驗教育政策會不會隨著柯文哲下台而停辦或砍預算,小野表示:「若是辦學績效良好,招生一定不是問題,市政不會因為市長換人而暫停,有信心能將實驗教育永續發展。」實驗教育招生即將報名截止,究竟第一屆的影視音實驗教育辦學成果如何?學生會不會淪為新型態教育的白老鼠?令人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