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回顧

國光劇團 展翅高飛 – 2176期

國光劇團在文山區扎根20年(見上圖,攝影/黃楚倩),在不久後即將揮別文山。國光劇團研究推廣科科長游庭婷表示,希望遷團後不會與文山區斷絕聯繫,也十分感謝居民和觀眾的支持。游庭婷提到,國光劇團原本是團校合一的國光藝校,培養出許多知名戲曲演員,後來因為政府改制才被迫一分為二,在台灣藝術團體中,屬於傳統戲曲劇團,加上隸屬於公部門,擁有較豐富的資金和資源及較完整的人員編制,因此更要扮演民間劇團的領頭羊和標竿。對於劇團經營,劇團十分注重演出作品口碑、獲獎次數與頻率、穩定票房與作品數。除作品上得到認可,還必須提攜後輩演員、培育人才。

而許多的老戲迷在看完文山場的告別演出後,紛紛表示相當不捨。國光劇團自民國85年以來,以「社區劇場」在文山區深耕多年,與在地居民有著深厚的情感,也是蓬勃文山區藝文環境的一大推手。對於國光在藝文界所扮演的角色,游庭婷希望能與許多優秀的藝術團隊並駕齊驅。要努力經營藝術品牌,有自己的方向和目標,創作題材加入現代素材,如姊弟戀、同志議題等,力求連結時代脈絡,不落入俗套外也更貼近現代人的情感。民國96年曾演出作家張愛玲原著小說的金鎖記,女主角的性格變態、扭曲,而傳統京劇不可能以類似形象的人物為主角,相較於傳統京劇帝王將相類型的主角,張愛玲以市井小民為主題的小說,更能觸動觀眾心靈,是與時代潮流扣合的例子之一。

此外,為推廣文山區的藝文環境,除優惠當地居民,並與當地大學以駐校藝術家等結合教學的方式,致力推廣藝文教育,更針對中小學設計「藝術直達列車」,規畫戶外教學等活動,陪伴許多文山區的小朋友一同成長。而「小劇場大夢想」是專為文山區舉辦的社區劇場,除了甄選民間團隊、創辦青年團,給年輕創作者表演的平台,容許實驗性的表演,也讓戲曲融入現代元素,使演員有跨領域的交流機會。

游庭婷提及,遷團後將得到較好的環境,除了有大、小劇場外,展演空間和配備也更加齊全,並與兄弟團共同經營。文山區劇場有許多劇團草創時期的回憶,與社區、土地及居民的感情連結,都是文山區帶給國光劇團無可取代之處。

掌聲背後培訓嚴格 演員不喊苦

為何會走入這行?擁有40年經驗的團員陳美蘭分享,當初年紀小,父母

認為學習一技之長不用擔心找不到工作,另外也因家裡孩子多,送到劇團,一方面減輕家裡重擔,二方面讓孩子學習獨立,學習團體生活。

當時對京劇完全不認識,但兒時的好奇心便帶領陳美蘭走入京劇的領域。她也提到辛苦的一面,劇團按表操課,練功很嚴、很苦,時常挨打、受罰,屁股痛到坐下去就馬上從椅子彈起來,偶爾也看到同學逃學,但自己卻從沒想過抗拒及逃避,「既然進來就學著接受,忍過就沒什麼了」。

陳美蘭:「表演是一種情感,是一種使命。」很欽佩及羨慕學長姊的表演,從打扮穿著到老師的技藝,在劇團耳濡目染中慢慢接觸進而產生認同,便期許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夠如此。

提及印象深刻的事,陳美蘭分享,劇團北京老師沈健璟令她印象最深刻,沈健璟教學經驗豐富,年紀雖已60餘歲,但教學精神令她佩服。每一次糾正學生動作時,往往忘記自己年齡及身體的限制,猛然起身迅速向前,敬業的態度非常難能可貴。她透露,沈健璟個性很直,當初與劇團發生小衝突,自己擔任中間人慢慢協調,才建立沈健璟與劇團間的信任。

陳美蘭說:「好,還要再更好。」在舞台當演員,那種魅力是無法抵擋的,不盡然是為博得觀眾的掌聲,而是訓練自己扮演角色的熟練度,並且從中得到成就感,才是最快樂的事。「希望能夠把我學習到的精髓傳承下去,戲的內涵比技藝更為重要,要能打動觀眾,讓觀眾和台上演員一起呼吸、一起哭、一起笑。」。劇團新秀凌嘉臨(見左圖,攝影/廖偉宏)自國小五年級開始學戲,對於培訓甘苦談,她說:「唱戲都很苦,任何一舉一動都要練習。對我而言,每齣戲辛苦的點都不太一樣,目前尚未有一齣戲是自己能夠隨心所欲發揮,並且認為是100分的。」她也分享,每一位演員身上都有可以學習之處,國光劇團的演員都非常刻苦,雖然資源較其他劇團優渥,但不會因安逸而怠慢。

回首國光劇場,陳美蘭說:「知恩惜福,雖然新舞台條件更好,但轉過頭仍然會回憶這個陪伴我們20幾年的舞台。」

不受遷團影響 忠實觀眾繼續支持

在國光劇場工作的王姓民眾表示,當地民眾時常前來詢問劇團的演出時間或相關資訊,劇團也會不時貼出公演海報,她認為,國光劇團的文宣海報都非常有創意,而印象深刻的是「紅樓夢」的海報。她透露,很多人詢問遷團相關消息,但附近居民對此並沒有太大反應,她認為,喜歡看表演的民眾依然不會改變,所以認為沒有什麼影響。

而黃文鶯為高中國文科教師,平時閒暇之餘,對於戲劇頗有研究,尤其是京劇。她認為,劇團搬遷至芝山,雖對文風鼎盛的文山區來說是不捨且可惜的,但對於整個台北市的市民而言,應該是有助於均衡發展,且士林芝山區尚有科博館、兒童樂園及花博園區等公共設施,應能發揮聚集效應。此外,搬遷至芝山離捷運站較近,交通方便,將更能吸引大眾前往觀賞演出。

另外,黃文鶯也分享對於國光劇團的看法,她認為,身為目前台灣唯一一個國家級且以傳統京劇傳承為使命的劇團,國光劇團致力於進入校園,舉辦講座推廣戲劇,對於老戲新編的整理、新編劇本的創作成果更是有目共睹,多方管道的投入心力經營,結合傳承與新創,讓在台灣並非主流的京劇,也能激盪出更特別的火花,走出台灣京劇璀璨的道路。

藝術不分場域 持續耕耘芝山

劇團退出文山區後,是否擔心戲迷流失?游庭婷說,國光劇團致力製作優質好戲,是種對文化傳承的體現,雖然很不捨得退出,但對於流失戲迷卻不怎麼擔心,相信只要繼續在藝文界努力,不管在哪裡一定能被看見。她也說明,遷入位於芝山的台灣戲曲中心後,新環境也提供更完善的訓練設施及場地,讓團員們能有更完整的訓練空間。

 

多年來,不論排戲或演出,國光劇場的各個角落都承載著團員的生活點滴及回憶。劇團最後同樣選擇以表演揮別、並感謝擁有多年深摯情誼的文山區,未來也將在芝山繼續耕耘,為台灣京劇藝術開啟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