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辦桌文化 老師傅堅持在地人情味

辦桌文化在台灣源遠流長,最早可追溯至清朝。隨著歷史沿革發展出融合福建菜系、日本殖民影響以及外省菜系的多元菜色,也衍生出請脫衣女郎熱絡氣氛的特色表演,充分展現了台灣人的好客天性。婚喪喜慶等重要時刻,邀請親朋好友及鄰里前來一同慶祝,在許多長輩心中,山珍海味也比不上這樣道地的人情味。

【逗陣呷飯】辦桌文化停看聽

俗話說:「吃飯皇帝大」可見華人對於吃飯的重要性,提到吃飯,就不能不提到「辦桌」文化。隨著歷史的沿革流變,辦桌文化至今雖有沒落的趨勢,卻在不少台灣人的心中,有著不可抹滅的回憶與感動。辦桌文化,更不單單只是吃飯的文化,還有著不同的門道與禁忌……

廣羅南北特色菜餚 「大家作伙呷辦桌!」

台灣一年四季、婚喪喜慶,都要「辦桌」。一張圓桌,讓許久不見的親朋好友,能夠藉機坐在一起。透過總舖師的巧手,匯集台灣南北特色菜餚,琳瑯滿目的菜色無不令人食指大動,藉由美食,坐在圓桌上的人們得以聯繫情感、交換近況。「辦桌」,讓圓桌不再只是一張桌子,更成為了「團圓」與「分享」的象徵。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