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變遷戰勝惡地 龍崎竹子華麗轉身
台南市龍崎區遍布惡地形,無法種植一般高經濟價值作物,只能以產竹為生,曾因竹子聞名於世。如今榮光不再,卻結合生物炭燒製技術和竹編藝術,讓世人再度看見「竹之鄉」的堅韌不拔。
台南市龍崎區遍布惡地形,無法種植一般高經濟價值作物,只能以產竹為生,曾因竹子聞名於世。如今榮光不再,卻結合生物炭燒製技術和竹編藝術,讓世人再度看見「竹之鄉」的堅韌不拔。
被畫定為土石流中度警戒區的政治大學後山坡,住戶比較少,主要是種植農產品的農民。老泉里里幹事鄭信惠表示,艾利颱風 […]
上陽明山除了賞櫻花杜鵑外,旅客還可以到竹子湖海芋園採海芋。竹子湖海芋在每年三、四月盛開,竹子湖海芋花卉展也在此 […]
蘭陽平原的冬山河、親水公園、武荖坑風景區,對於許多人來說都是耳熟能詳,但在冬山河畔卻有一處內行人才知道的渡假新 […]
記者 陳宇伶、黃翊涵、陳玫蓉/採訪報導 每年農曆正月初六,位於新北市三峽的清水祖師廟會(以下稱祖師廟)會舉辦「 […]
記者 鄭安琪、陳昭慈、游佳穎/採訪報導 諸羅樹蛙為台灣特有種,體長約四到八公分,背部為淺黃綠色,腹部白色無斑點 […]
傳承百年的台灣木藝產業,自1991年政府頒布禁採令後,產業發展受到許多限制,加上學徒出師時間長且待遇微薄,使木工產業難以延續。桃園大溪老街上僅存為數不多的木工行,透過追求木材品質與結合課程、展覽,期望在法令與教育兼顧下,延續傳統技藝。
記者 黃詩庭、曹莉穎/採訪報導 近年來,塑膠製品隨處可見,竹製品漸漸消逝,而竹子做為早期台灣社會常用的製材 […]
陽光下,在自家門前的工作區,手工燈籠師傅鄒弘義仔細將毛筆蘸上鮮紅的顏料,眼神專注熟練地在燈籠紙面上寫下「天上聖母」字樣。「弘義燈籠」已家傳三代,在傳統手工燈籠領域聞名已久,其作品亦常見於各大廟宇,對他而言,每一盞親手精心打造的燈籠,都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品。
竹材的應用多元,不僅可運用於綠建築材料,亦可用於加工材料當中。竹子對於泰雅族人而言,從生活起居的器具到部落風俗,更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隨著青壯人口外移,部落傳統文化面臨斷層,延續與傳承泰雅竹文化,實為當務之急。
溪河為水循環中相當重要的一環,即使只占全球水資源總量的萬分之一,仍是許多人民和生物維生的主要水資源。臺灣本島有129條河川,其中濁水溪為含沙量最大的溪流,受到東北季風盛行影響,揚塵問題已有百年之久,影響當地居民的空氣品質和能見度。
1986年韋恩颱風入境,雲林縣湖口鄉成龍村遭到海水淹沒。2005年農委會林務局提出「生態補貼」概念,並邀請觀樹教育基金會進駐,利用國際藝術節吸引外地遊客駐足,更在村內建造了全台第一座與水共生的「高腳屋示範住宅」,成為西南沿海嚴重地層下陷的有效解方。
編竹業因受到工業化影響,至今已成為夕陽產業,老師傅李謙宏仍不放棄,將這份傳統手工藝傳承給兒子李誠誌,也持續製作晾曬米粉專用的「竹笪仔」,在李家父子的努力下,盼望可以將這項傳統手工藝傳承下去。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