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漁村舊面貌 正濱漁港的轉變
正濱漁港位於基隆市中正區,在日治時期曾為北台灣最大的漁港,歷史相當悠久,但隨著漁業發展及漁船大型化,正濱漁港因為不堪負荷而逐漸沒落。近年,正濱漁港逐漸轉型,朝向觀光發展路線邁進,附近有許多知名景點,像是彩色屋、漁會正濱大樓及阿根納造船廠等等,期待能成為民眾的假日休閒好去處。
正濱漁港位於基隆市中正區,在日治時期曾為北台灣最大的漁港,歷史相當悠久,但隨著漁業發展及漁船大型化,正濱漁港因為不堪負荷而逐漸沒落。近年,正濱漁港逐漸轉型,朝向觀光發展路線邁進,附近有許多知名景點,像是彩色屋、漁會正濱大樓及阿根納造船廠等等,期待能成為民眾的假日休閒好去處。
2022北海岸時尚藝術季與過去兩年在富基漁港不同,擴大舉辦在漁人碼頭的時尚藝術秀,不僅請來享譽國際的設計師進行服裝設計走秀,更邀請藝人表演共襄盛舉。今年也結合浮空投影和AR科技,讓展演更加精采。
來到碧砂漁港,絕不能錯過大啖海鮮的機會!「蝦冰蟹醬」是全國首創的海洋冰品店,將海鮮的原汁原味融入冰品中,充滿另 […]
想要了解台灣多一點嗎?想要知道如何使用油畫呈現台灣的美麗面貌嗎?萬芳醫院自明年一月一日至二十五日止,二樓采風畫 […]
記者 黃芊昀、郭以柔、蔡貽婷、梁珈瑄/採訪報導 台灣西部沿海放眼望去一座座風機豎立,是政府推動綠能的成就,也是 […]
探訪基隆八斗子漁港,揭露海廢危機。透過鏡頭展示寶特瓶與廢棄漁網如何威脅海洋生態,並介紹湛藍海洋聯盟的「湛鬥機」如何運用創新技術清除塑膠垃圾。另外,政府推動廢棄漁網暫置區,進行簡易分類、清潔處理,而滑板車製造商則將回收漁網轉化為產品,實現廢物再生的可能。
台灣高齡化時代來臨,農漁村人口老化更為嚴重。位於高雄市梓官區蚵仔寮漁港旁的劦助慈善會,為鼓勵當地的長者健康在地養老,因此創立銀髮農園及社區關懷據點。希望能讓長者耕種兼運動,繼續經營退休後精彩的不老生活。
「吃魚」在海洋立國的台灣可謂稀鬆平常,其中尤以白鯧魚肉質細緻,口感綿密,廣受民眾喜愛,更是逢年過節餐桌上的常客。然而,據漁業署漁業統計年報顯示,近十年台灣漁業總產量持續縮減,自2014年的140萬公噸下滑至2022年的87萬公噸。專家指出,其涉及氣候變遷、魚群變化、人為過度捕撈等因素,面對生態瀕危,當前必須制定完備漁業法規,推廣民眾正確食魚觀念,方能維繫海洋資源永續。
台灣身為海島國家,四面環海,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東邊的黑潮為台灣特有的洋流,因長期穩定,且開發量巨大,國家海洋研究院的與台灣大學、中山大學和海洋大學研發浮游式洋流發電機組,利用黑潮穩定的海流及巨大的開發量。波浪能發電也是近年業界的發展目標,總結來說,實現台灣2050淨零規劃,各國提倡綠能和政府推動能源轉型,我國海洋能發電具備先天環境優勢,但未來機組之發電效益、發電成本與可用率仍待驗證,生態保育和環境評估在發展成熟後,是首要考量的關鍵。
台灣四面環海,衝浪成為我國夏季熱門運動,官方和民間為吸引民眾加入衝浪行列,近年舉辦多項比賽和訓練營,包括台灣國際衝浪賽、衝浪小將培育計畫等。然而,衝浪亦為高風險活動,我國許多海域均設有管制,在運動推廣與防範意外之間,如何取得平衡,讓民眾享受衝浪快感之際,亦能安全無虞,乃政府和社會大眾共同關切與探討之議題。
淡水早期漁港發達,日治初期更曾一度成為全臺重鎮基地,淡水文蛤便是這裡百年的寶藏。順著關渡宮的燈籠走,就會找到捕撈文蛤船隻的起點——中港河碼頭。家中從事漁業已第三代的黃振興表示,淡水河像是母親一樣,孕育了多元的生命。
由於全球氣候暖化與人為海洋污染,珊瑚面臨白化危機,以台灣為例,從一開始的被動的宣導保護海洋,到後來採取實際行動復育珊瑚,而實際上台灣珊瑚復育行動的幕後推手是日本人,將復育技術傳授給台灣。
臺灣擁有天然和豐富的水資源環境,卻有一群熱愛水上活動的民眾為突破封鎖線,與政府發生衝突。儘管大眾逐漸熟悉「親水」觀念,但法律的限制、人民對水的擔憂,及尚未普及的防溺教育,讓民眾與水漸行漸遠。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