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廢處理妙方 廢漁網滑麗變身
探訪基隆八斗子漁港,揭露海廢危機。透過鏡頭展示寶特瓶與廢棄漁網如何威脅海洋生態,並介紹湛藍海洋聯盟的「湛鬥機」如何運用創新技術清除塑膠垃圾。另外,政府推動廢棄漁網暫置區,進行簡易分類、清潔處理,而滑板車製造商則將回收漁網轉化為產品,實現廢物再生的可能。
探訪基隆八斗子漁港,揭露海廢危機。透過鏡頭展示寶特瓶與廢棄漁網如何威脅海洋生態,並介紹湛藍海洋聯盟的「湛鬥機」如何運用創新技術清除塑膠垃圾。另外,政府推動廢棄漁網暫置區,進行簡易分類、清潔處理,而滑板車製造商則將回收漁網轉化為產品,實現廢物再生的可能。
近年來,人們環保意識逐漸抬頭,2015年聯合國提出17項永續發展目標,其中第14項「永續海洋與保育」,防止海洋生態多樣性持續惡化。海洋廢棄物的問題就此浮上國際檯面,讓四面環海的台灣開始重視這項議題。
肥美鮮蚵是許多人喜愛的美食,台灣平均一年產兩萬噸的蚵仔,但伴隨著大量鮮蚵的養殖,也產生了許多廢棄物,造成嚴重的環境汙染問題。不過近年來嘉義縣環保局攜手民間企業,將廢棄的蚵繩回收再利用,打造成環保產品,為的就是讓環境能更永續。
近年來,環境保育議題成為社會討論的焦點,根據海洋保育署統計,光是2020年,廢漁網漁具的清除量就高達297,257公斤,而廢棄漁網不僅對海洋生物造成威脅,更對生態環境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因此,旅美回台的工業設計師歐世勛,決定利用漁民不要的廢棄漁網,經過層層分解手續後,製作成一副副既環保又實用的「友漁循環眼鏡」,為海洋盡一份心力。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被民眾視如珍寶的口罩,竟出現在多處海灘上,是過去罕見的「海廢」,究竟海廢從哪來?環保團體如何透過活潑的教材,幫助我們認識海廢;而民眾該如何從日常生活做起,守護珍貴的海洋環境。
2010年澎湖獲選為世界最美麗海灣,然而海邊卻是漂流各式各樣海洋廢棄物,人們稱這些為「海廢」。為了改善澎湖的環境,浮球爺爺趙有德等人賦予海廢新生命,變成各式各樣器具重新美化村莊。
記者 徐一心、林以喬、李羿靚/採訪報導 嘉義東石的牛奶蚵、彰化王功的珍珠蚵頗具盛名,但廢棄蚵殼堆積也在當地造成 […]
座落在雲林縣口湖鄉的下崙國小,近年發展「在地探究課程」在教育界引起迴響,而該課程的幕後推手,是來自下崙國小的校長黃淑玲,為了讓學生更了解下崙地區的在地生態與故事,便偕同校內老師著手設計課程,讓學生了解當地主要的養殖漁業,以及特色濕地等環境議題,期盼學生有朝一日可以根留故鄉,並銘記「下崙是他們永遠的家」。
由於講求循環利用的時代來臨,擁有能夠百分百回收再利用特質的玻璃,也讓越來越多藝術家看到其優點,嘗試使用廢棄玻璃創作。此次不僅介紹精美的海廢玻璃首飾,也有日常生活使用的咖啡濾杯和擴香,希望透過玻璃回收再製專業人士的解析,讓大家對這個素材如何再利用有更深刻的了解並建立資源永續觀念。
世新大學新聞學系《小世界周報》於5月3日舉辦公民論壇,以「當鯨豚被迫上岸 敲醒海洋生態的警鐘」為主題,探討包括當前台灣海域鯨豚面臨的危機、海域環境品質惡化與鯨豚擱淺情形、鯨豚保育工作面臨之阻礙、政府對於鯨豚問題的應對措施,以及民眾如何從自身做起共同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等議題,進行對話與討論。
我國於今年12月1日宣布口罩解禁,可預見口罩的使用量將急遽下降,但口罩的消耗依舊可觀。基此,如何妥善處理廢棄口罩,甚或設法回收再生,以降低汙染兼顧循環永續精神,即成為當下密切關注的環保議題。
藍白拖這個東西想必大家並不陌生,但你有聽過「新」國民藍白拖嗎?打破傳統外觀,加入了更多新潮元素,最重要的是,這同時也是由五個寶特瓶和三個牡蠣殼所製成的環保拖鞋,不但好看又好穿,也將環保永續的概念完整地呈現出來。
東北角福隆生活節每年舉辦在6月至10月間,是民眾暑期旅遊的好去處之一,今年除了將沙雕結合布袋戲做展演,自行車騎遊也新增為三條路線,並搭配海廢手作與其他活動,不僅吸引許多遊客,也促進當地觀光與環境保護。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