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渣化腐朽為神奇 廢物也能永續利用
在現今環境破壞及氣候劇變下,人們環保意識逐漸抬頭。因應現狀,聯合國於2022年啟動全球限塑談判,目標於2024年完成《全球塑膠公約》的制定。而2019年7月起,台北市《一次用塑膠吸管限制使用政策》正式上路,取塑膠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樣材質製成的環保吸管。其中脫穎而出的是,由台灣子弟黃千鍾研發,並在第121屆巴黎國際發明展奪下金獎的甘蔗渣環保吸管。
在現今環境破壞及氣候劇變下,人們環保意識逐漸抬頭。因應現狀,聯合國於2022年啟動全球限塑談判,目標於2024年完成《全球塑膠公約》的制定。而2019年7月起,台北市《一次用塑膠吸管限制使用政策》正式上路,取塑膠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樣材質製成的環保吸管。其中脫穎而出的是,由台灣子弟黃千鍾研發,並在第121屆巴黎國際發明展奪下金獎的甘蔗渣環保吸管。
永續利用已成為現在社會發展關注的指標,然而全台灣每年的食物浪費量還是相當驚人,政府與許多民間業者正在積極改善此現象,有餐廳將醜蔬果化做續食,變身餐桌上的佳餚,或是攤販將食物捐贈給食物銀行,提供給需要的人們。
記者 林芷君、蔡翌暄、李宜姗/採訪報導 阿里山林業鐵路(下稱阿里山林鐵)至今已有百年歷史,為台灣重要的文化景觀 […]
有機村透過農業局合作,推廣食農教育,藉此讓民眾體驗並學習到環境友善理念,傳承有機村的核心概念,有機種植不噴灑農藥,使土地得以永續利用。
華美剩食廚房是廖佳倫與葉凱維共同經營的,他們以小小的廚房為基地,用剩食串連在地社區,讓隱性需求者,可以在這邊得到溫飽。
由於講求循環利用的時代來臨,擁有能夠百分百回收再利用特質的玻璃,也讓越來越多藝術家看到其優點,嘗試使用廢棄玻璃創作。此次不僅介紹精美的海廢玻璃首飾,也有日常生活使用的咖啡濾杯和擴香,希望透過玻璃回收再製專業人士的解析,讓大家對這個素材如何再利用有更深刻的了解並建立資源永續觀念。
政府於2018年5月頒布國土計畫實施,農地工廠議題也逐漸被各縣市政府重視,工廠在農地旁進行工業生產,因其規模大、效率高、成本低,便時常視為最佳建廠用地。不過,農地工廠也面臨著一些爭議和問題,例如:對農業生產的衝擊、土地資源的浪費、環境污染等。
在台灣,食物浪費的問題日益嚴重,剩食狀況拉警報,驚人的數值讓人無法忽視,各界也積極採取不同策略,來減緩食材不必要的消耗。
早上九點,宜蘭縣員山鄉尚德社區活動中心充斥著跟隨音樂擺動的長輩,很難想像這裡曾是無人聚集且冷清的場所。然而黃敬堂將續食做為誘因,吸引長者們前來參與活動,提升社區交流。也透過運送續食關懷社區居民,不僅減少資源的浪費,也牽起了居民之間的情感。
純素皮革逐漸出現在知名服裝、時尚品牌的商品使用材料當中,動物友善、環保等理念使之曝光度升高,而因為在台灣發展時間較晚、許多新興觀念未普及等原因,純素皮革在台並不廣為人知。
二手玩具回收平台的出現,除了能為現今負擔極大的生態環境盡一份心力,亦能將資源永續利用,造福有需要的單位。
現代人飲食習慣改變,越來越多人愛吃麵包,烘焙坊大量生產麵包,也容易產生浪費,造成剩食危機。現在有業者突發奇想,將剩食麵包改造升級為永續啤酒,不僅達到循環再利用,也讓民眾了解剩食議題的重要。
小至碗筷,大至建築,「竹」可謂製成各種民生必需品的重要原材之一,炎炎夏日的涼筍冷盤、冬日暖胃的筍湯皆源自於竹,不僅是大眾餐桌上的家常菜,可謂數代人的共同記憶。竹林大量分佈在台灣各個角落,其豐富的「食、用」性,更是使竹與生活密不可分的關鍵。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