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機車所排廢氣 PM2.5影響占三成
據環保署統計,全國細懸浮微粒PM2.5排放量中,車輛所占百分比僅次於營建及道路揚塵,但製造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卻是所有汙染源之冠。想要擁有好空氣,除了對固定汙染源加以管制,移動汙染源的排氣量也不可輕忽。
據環保署統計,全國細懸浮微粒PM2.5排放量中,車輛所占百分比僅次於營建及道路揚塵,但製造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卻是所有汙染源之冠。想要擁有好空氣,除了對固定汙染源加以管制,移動汙染源的排氣量也不可輕忽。
忠順里社區為有效辨識里內車輛及外來車輛,協助警方查緝可疑贓車,降低犯罪率,即日起進行社區汽、機車數量問卷調查。 […]
政大後山及空茶園,因地理位置關係,也是北市文山區著名的茶葉產地,成了假日休閒踏青的好去處,吸引許多民眾上山品茗 […]
封裝測試公司將製作晶片時所產生的矽廢水收集起來,經過加工再製,提煉出二氧化矽後,將其運用到運動用品的產製上,並捐贈偏鄉國小,不僅幫助了偏鄉孩童,還讓原先恐淪為廢棄物的矽汙泥,轉化為可循環利用的資源,實現循環經濟。
溪河為水循環中相當重要的一環,即使只占全球水資源總量的萬分之一,仍是許多人民和生物維生的主要水資源。臺灣本島有129條河川,其中濁水溪為含沙量最大的溪流,受到東北季風盛行影響,揚塵問題已有百年之久,影響當地居民的空氣品質和能見度。
位於南機場公寓,擁有四百坪大空間的二手屋,有別於一般的二手商店,店內提倡「以人為本」的精神,透過維修物件來延長物品的價值,同時提供弱勢婦女工作機會,既實現了二手商店環保永續的理念,也為商店增添不同的溫度,讓舊物跟人有一個「再生」的機會。
清澈的澎湖海域孕育出當地特產「牡蠣」,但也因此產生大量堆積的廢棄蚵殼,成為澎湖環境景觀衛生的隱形殺手。澎湖廢棄蚵殼透過跨海運到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應用科技循環再利用的技術,將廢棄蚵殼搖身一變成「無機聚合高壓貝殼磚」,賦予蚵殼全新面貌,使貝殼磚技術能夠在地量產使用,讓多年來無解的蚵殼塚,有了全新的解決方向。
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於今年十月接受專訪時指出,政府提出的2050淨零碳排政策方向不佳、速度太慢等。他說明,若是2050年要達成淨零,2030時就應達成減半的里程碑,以目前的做法是不可能的,此言論一出,引起大眾再度關心臺灣目前淨零碳排的進度。
石油等化石燃料不僅會產生廢氣造成汙染,未來也有短缺的問題,尋找能夠永續且替代的能源已然成為各國的目標之一,因此氫能逐漸備受重視。然而台灣以現有的低碳能源,恐怕難以在2050年達到零碳排放的目標,找出新方案為達成此目標所需的下一步,而中央政府預計規劃在2050年淨零排放路徑中,氫能發電佔比要達到一成。
氫能雖已發展將近30年,但由於早期轉化及儲存能源的技術並不成熟,且所需的成本高,因此其發展並不快速。到了近幾年,各國都在尋找替代石油的能源時,氫能才逐漸走入大眾的視野。2019年的國際能源總署(IEA)公布只有法國、日本、韓國三國有制定氫能計畫,如今已有17國為其制定企劃。美國在今年8月16日通過的《通膨削減法》更是推動了氫能等再生能源的發展,由此可見,氫能將成為未來的主要能源之一。
近年來環保意識抬頭,純素概念也日漸普及,因此許多時尚品牌開始推出結合環境及動物友善的商品,常被稱作「純素產品」。
近期捷運公安事件頻傳,三個月內發生兩起意外,造成四人死亡。捷運工程人員的生命安全是政府、承包商、民眾需要去關心的,他們對於捷運建設更是功不可沒,但如何保障他們的安全、重視工人所面對的職業災害,也是政府及雇主需要思考的問題。
彰化縣是全台灣最大的葡萄產地,全台灣葡萄的耕地面積大約有2500萬公頃,光是彰化縣大村鄉生產量就高達1400萬公頃。彰化縣大村鄉土生土長的賴茂盛用自己發明的「限氧悶燒炭化技術」把葡萄枝條燒製成葡萄藤炭,再將炭塊壓製成炭粉,讓炭粉能夠重新回歸土地作為有機肥。
大林蒲在工廠還沒有駐入以前,曾經也是一處猶如世外桃源的村莊。如今海灘變成了一條條冰冷筆直的柏油路,沙灘和稻田早已消失不見,剩下的只有林立在村莊周圍的巨型工廠。後來藍天被蒙上灰濛濛的顏色,汙染也並沒有因為居民的健康被威脅就停止。大林蒲,彷彿像是一處無人問津的工業孤島。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