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蚵殼成貝殼磚 全新樣貌創新價值

清澈的澎湖海域孕育出當地特產「牡蠣」,但也因此產生大量堆積的廢棄蚵殼,成為澎湖環境景觀衛生的隱形殺手。澎湖廢棄蚵殼透過跨海運到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應用科技循環再利用的技術,將廢棄蚵殼搖身一變成「無機聚合高壓貝殼磚」,賦予蚵殼全新面貌,使貝殼磚技術能夠在地量產使用,讓多年來無解的蚵殼塚,有了全新的解決方向。

後石油時代 氫能的過去與未來

    石油等化石燃料不僅會產生廢氣造成汙染,未來也有短缺的問題,尋找能夠永續且替代的能源已然成為各國的目標之一,因此氫能逐漸備受重視。然而台灣以現有的低碳能源,恐怕難以在2050年達到零碳排放的目標,找出新方案為達成此目標所需的下一步,而中央政府預計規劃在2050年淨零排放路徑中,氫能發電佔比要達到一成。 

    氫能雖已發展將近30年,但由於早期轉化及儲存能源的技術並不成熟,且所需的成本高,因此其發展並不快速。到了近幾年,各國都在尋找替代石油的能源時,氫能才逐漸走入大眾的視野。2019年的國際能源總署(IEA)公布只有法國、日本、韓國三國有制定氫能計畫,如今已有17國為其制定企劃。美國在今年8月16日通過的《通膨削減法》更是推動了氫能等再生能源的發展,由此可見,氫能將成為未來的主要能源之一。

空污下的肺癌村 大林蒲看不見藍天

大林蒲在工廠還沒有駐入以前,曾經也是一處猶如世外桃源的村莊。如今海灘變成了一條條冰冷筆直的柏油路,沙灘和稻田早已消失不見,剩下的只有林立在村莊周圍的巨型工廠。後來藍天被蒙上灰濛濛的顏色,汙染也並沒有因為居民的健康被威脅就停止。大林蒲,彷彿像是一處無人問津的工業孤島。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