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生命終頁篇章 安寧療護保障病患善終
2015年英國「經濟學人智庫」公布全球臨終安寧照護死亡品質評比,在80個國家當中,台灣位居第6,名列亞洲第一。雖然備受國際肯定,但我國的安寧病房仍存在病房數、醫護人力不足等問題。
2015年英國「經濟學人智庫」公布全球臨終安寧照護死亡品質評比,在80個國家當中,台灣位居第6,名列亞洲第一。雖然備受國際肯定,但我國的安寧病房仍存在病房數、醫護人力不足等問題。
台灣已推動安寧療護20年,且為亞洲第一個立法保障末期病人權益的國家,但安寧病房仍存在病房數、醫護人力不足等問題。
記者 林曦、郭芃萱、張家葳/採訪報導 全國飼養寵物戶逐年增加,非貓犬類寵物同樣受青睞,寵物多元化的風潮下,飼主也應熟知不同寵物的飼養方式。而近年寵物面臨高齡化問題,老年寵物臨終前生活品質也成為飼主關心的焦點,其中高齡退役工作犬更是重點關注對象。對此,政府及民間協會積極推動長照服務,以減輕飼主負擔,也確保為人類社會奉獻的犬隻能安享天年。
為減緩末期病人的痛苦,《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下稱安寧條例)在台施行超過20年,且也已經啟動《病人自主權利法》(下稱病主法),但在現行法規下,儘管病人久臥在床,也可能因不符合資格,難以「自主」決定死亡。因此,期盼在台安樂死的聲音湧現,但是目前社會普遍認為有違道德倫理,至今在台尚未合法化。
在人來人往的醫院裡,除了醫護人員外,還有穿梭在不同科別、擁有專業醫學知識的社工。他們不僅為弱勢家庭提供經濟協助,更是家屬在病患就醫期間的心理支柱,成為弱勢家庭堅強的依靠。
2014年由郭慧娟在台灣發起第一場死亡咖啡館活動開始,越來越多台灣人勇於面對並談論自己對死亡的想像或恐懼。正因為死是每個人生命必經,死亡教育則更顯重要,它幫助我們撕掉負面標籤、直面失去。
《病人自主權利法》將於民國108年正式上路,其保障範圍更為廣泛,可讓民眾透過法定程序決定往後想要和不想要的醫療。然而所謂病人自主並非是無限上綱什麼治療都不做,其初衷是自己決定自己。
台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生命末期照護的課題益顯重要,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申請安寧的人數逐年上升。然而,安寧緩和除了大眾普遍知道的安寧療護病房,其實還有安寧共同照護、安寧居家療護以及社區安寧照護。
學務處學生生活之窗「生命講堂」系列講座,本學期最後三場將邀請余秀芷、陳阿桃、張美麗分享經驗,並以兩部影片欣賞作 […]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