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訴說的鳶屈 人與鳥的共存之道

「厲鷂啊厲鷂,厲鷂飛上山,嬰仔快做官,厲鷂飛高高,嬰仔中狀元,厲鷂飛低低,嬰仔快做老父。」

一首古老的台語童謠,藉老鷹(厲鷂)的象徵道出對孩子的期許,亦譜出人與鷹之間的感情。然而屏東科技大學(下稱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員洪孝宇表示,俗稱老鷹的黑鳶,於1991年全台數量銳減至約175隻,引起各界關注。隨著禁用農藥、改變農法,期望再次創造人、鳥共存的環境。

土地 資金 通路 青農夢遙不可及

2013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委會)推動第一屆百大青農遴選,隨後祭出各項福利與補助,以「吉時從農、青春逐夢」的口號吸引青年農民迴游鄉村,替人口逐年老化的農產業灌注生命力。然而,青農在鎂光燈下亮眼的成就,背後卻有著如繭般重重難以突破的難關,不僅要克服土地取得、資金匱乏與銷售通路等問題,企業化與否更是成功的箇中關鍵。 

友雞生產計畫 楊環靜打破傳統思維

民以食為天,食物對於人來說不可或缺,但大部分的人卻對食物背後的來源並不了解,而雞蛋身為許多食品的原物料,其健康更是與人們息息相關。十幾年前楊環靜從國外回到台灣,並在2015年創立社會企業「食二糧」,致力於生產能讓民眾安心吃的健康雞蛋,也希望解放母雞,讓牠們得到該有的自由。

深溝村的無毒田園

十月份遇上東北季風,北台灣地區經常陰雨綿綿。宜蘭縣員山鄉,有一群愛護土地的小農,堅持選擇用友善耕作的方式種田,無毒無農藥,讓大家吃得健康、也吃得開心,但他們是用什麼方式,跟傳統的慣行農法有什麼不同呢?讓我們帶您去宜蘭一探究竟。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