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銀共居 雙老家園安「星」顧
自閉症權益促進會理事長鄭文正在林口世大運選手村社會住宅,共組了星銀共居的雙老家園,望彼此能互動和連結。他也租借農地,盼透過「綠自然照顧」,讓星兒學習一技之長,望他們有能力自力更生。
自閉症權益促進會理事長鄭文正在林口世大運選手村社會住宅,共組了星銀共居的雙老家園,望彼此能互動和連結。他也租借農地,盼透過「綠自然照顧」,讓星兒學習一技之長,望他們有能力自力更生。
根據「世界人口綜述」網站統計,2019年的各國生育率排名,台灣平均每個婦女僅生下1.218個孩子,屬於世界末段班,隨著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後,新的居住模式也逐漸興起,青年與長輩同住一起互助互惠,「青銀共居」成為跨世代居住新趨勢。
「有房沒人住,有人沒房住」是時下社會的寫照,面對壅塞的空間以及高居不下的房價,許多人開始謀求共同居住的可能,因此出現了「共居」,這是一種因應社會潮流產生的新生活方式,也是新世代「離群」社會的另類解藥。
因應超高齡社會的來臨,政府鼓勵以「青銀共創」的模式,透過青年的行動力,結合銀髮族經驗與地方資源,再造高齡社區,目前苗栗縣南庄鄉銀粉村開設的藝術教室,透過藝術陪伴,解決長輩的孤老問題。若未來延伸至其他社區,學者認為仍需跨部門合作、整合,年輕人與長輩在相互學習中,達成世代共融。
桃園市龍潭區的肯納莊園,打造出適合自閉症家庭共同居住的環境、讓父母能陪著孩子一起老的雙老家園,並希望未來能達到永續共同照顧的夢想。
因應少子化及高齡化,現在越來越多子女沒辦法在長輩身邊照護,而選擇到退休宅度過老年生活,報導主要探討不同型態的住宅,及有哪些型態的人會來此居住。
近年來,受到生活模式轉變,台灣一人獨居戶比例逐漸增加,共生公寓的出現提供民眾居住的新選擇,透過放大公共區域,縮小居住空間,打破都市冷漠,增加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性,建立住戶們互幫互助的新居住型態。
近年來,年輕一代單身、不育的現象增加,根據歷年內政部「老人生活狀況調查」,二十年來老人的經濟來源由子女提供的情形不斷降低中,成年子女與老年父母共居意願也持續下降,這些都凸顯出老年人的居住與照顧問題。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