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投脫鉤大選 降低投票率還是促進思考?
公投法原先規定,公投案成立期間若有全國性選舉應與其合併。立法院在去年三讀通過公投法修正條文,規定「自2021年起,每兩年舉行一次公投,並將公投日定為當年八月第四個星期六」,讓公投與大選脫鉤。
公投法原先規定,公投案成立期間若有全國性選舉應與其合併。立法院在去年三讀通過公投法修正條文,規定「自2021年起,每兩年舉行一次公投,並將公投日定為當年八月第四個星期六」,讓公投與大選脫鉤。
2018九合一大選剛過,其中最令人矚目的是十項公投案,而第16案「以核養綠」通過後,法律的執行力有多少呢?還是公投純屬大型的⺠意調查,由以下報導帶您來一探究竟!
自100年3月11日,日本福島核災事件使我國開始注視核能議題。政黨輪替後總統蔡英文開始推動非核家園,社會上反核、擁核人士各喊口號。近幾月擁核團體亦提出以核養綠公投,以「廢除電業法第95條第三項」、「重啟核四」作為訴求。
今年台灣同志大遊行主題為「性平攻略由你說,人人一八投彩虹」,希望有投票資格的民眾皆能返鄉投票。根據台灣同志遊行聯盟表示,今年參加遊行人數達到13萬7千人,超越去年的12萬人,再度創下台灣同志遊行的新高。
年底公投綁大選的投票日,已進入倒數階段,其中關於如何保障同性婚姻合法化,挺同、反同方持有不同的意見,分別提出公投案。
在台移工人數高達66萬人,但超時勞動、苛扣薪資等移工遭雇主、仲介剝削的情事卻時有耳聞。因此,台灣移工聯盟在9月17日發起「移工公投,政治平權」行動,針對目前在台移工政策提出三個訴求,包括「家務勞工應有勞動法令保障」、「廢除仲介制度,強制政府與政府直接引進」以及「移工應可自由轉換雇主」,公投結果將會在12月17日移工大遊行時向外宣布。
記者 洪靖淳、黃鄒承恩、謝聿勛/採訪報導 台灣是座得天獨厚的島嶼,但美麗的寶島正一步步被垃圾占據,根據環境部的 […]
全世界積極能源轉型,台灣亦努力向世界看齊。展望未來,綠能必然為通往永續的唯一道路,但在發展出綠電的儲能裝置和可調控的無碳能源之前,台灣該如何在國際追求淨零碳排的趨勢下,以非核家園的能源政策於2050年達到碳中和?而此期間的過渡能源,我們又該如何抉擇:是政府定調未來將佔比一半的天然氣?抑或充滿爭議的無碳核能?
《性別平等教育法》實施至今已歷20年,透過教育內涵的實踐,期使人們能夠消除性別歧視,建立正確性別平等觀念,維護應有之權益。相關措施如性別友善廁所已逐漸推廣至各場所,但對於性別友善宿舍的設立卻存在疑慮。國立政治大學、中山大學近期開始實施的性別友善宿舍,試圖打破過去傳統二元刻板印象,然相關配套不足之處和可能產生的風險,則仍待檢討改進。
為減緩末期病人的痛苦,《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下稱安寧條例)在台施行超過20年,且也已經啟動《病人自主權利法》(下稱病主法),但在現行法規下,儘管病人久臥在床,也可能因不符合資格,難以「自主」決定死亡。因此,期盼在台安樂死的聲音湧現,但是目前社會普遍認為有違道德倫理,至今在台尚未合法化。
波蘭因嚴格宗教限制女性人工流產,今年六月美國推翻「羅訴韋德案」在各州設立「心跳法案」,台灣也在近年提出修改《優生保健法》,其中爭議最大的為人工流產經偶同意與否,使台灣社會再度討論目前人工流產法案是否符合實際情況。
烏俄戰爭爆發,國際政治受到牽連,全球經濟也遭受嚴重影響。後疫情時代消費需求擴大,但因戰爭使廠商供給不足, 造成歐美通膨率居高不下。亞洲國家因仍有疫情,消費需求不高,所以受到的通膨衝擊不若歐美地區嚴重,台灣又多虧政府對能源減稅、中油和台電幫忙吸收高漲的成本,因此油、電價波動不大,但也讓提供台灣八成能源的中油重新尋找未來新的發電模式。
隨著重啟核四及三接遷移公投案未通過,缺電問題再次備受討論。面對電力缺口及經濟部預訂2025年再生能源佔比達20%目標,尚未發展成熟的地熱能否解決台灣能源問題?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