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現往日輝煌 大稻埕傳統產業全面升級
大稻埕是清朝至日治時期北部的重點貿易中心。時代更迭,批發市場逐漸沒落,大稻埕隨之轉型,傳統產業改變形式,從批發轉為零售及觀光產業,文創商品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替古色古香的大稻埕注入新的活水。
大稻埕是清朝至日治時期北部的重點貿易中心。時代更迭,批發市場逐漸沒落,大稻埕隨之轉型,傳統產業改變形式,從批發轉為零售及觀光產業,文創商品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替古色古香的大稻埕注入新的活水。
手工玻璃在在生活四處可見,不論是室內裝潢或是家用門窗,都與玻璃息息相關,玻璃相較於其他材料,不僅更美觀,也較容易裝卸。年僅26歲的劉哲瑋,在大學剛畢業的年紀選擇投入玻璃師傅的行列,為該項傳統產業注入新血。
隨著工業4.0持續發展,高科技產業逐步提升,造成傳統產業很長一段時間都處於式微狀態。在高科產業迅速發展之際,政府也開始意識到傳統產業的重要性,從而開始大量實施提高傳統產業全球競爭力計畫,協助傳統產業提高自身競爭力,並尋求生存之道。
說到養豬畜牧場,你的腦海中浮現豬隻身上充滿泥巴、空氣中的排泄物味道的畫面,黃正祥透過設備的新建,打造出來的養豬場乾淨且沒有惡臭,如何打造愛護環境、友善豬隻的養豬場便成為養豬產業的一大課題。
青年在社會體系中扮演積極熱情的角色,然而貧窮感卻越發嚴重。因全球經濟環境不如以往,使得房價、物價不斷上升,但薪資卻趕不上前兩者飆升的速度,對於年輕人而言,生活負擔的壓力不斷提高,讓許多低薪者感到難以負荷。加上高失業率和就業競爭激烈,當代青年在經濟與情感上普遍無法滿足,甚至衍生心理問題,已然成為社會隱憂。
探訪台北大稻埕,發現林柏占師傅的鐵皮刻字工坊,一門結合藝術與歷史的手藝。這段影片帶您回顧茶葉貿易的黃金時代,並見證手工刻字在現代化浪潮中堅守的溫度與意義。林師傅的每一次鎚擊,都是對傳統工藝的致敬,也是對台灣文化的記憶。
傳承百年的台灣木藝產業,自1991年政府頒布禁採令後,產業發展受到許多限制,加上學徒出師時間長且待遇微薄,使木工產業難以延續。桃園大溪老街上僅存為數不多的木工行,透過追求木材品質與結合課程、展覽,期望在法令與教育兼顧下,延續傳統技藝。
來到大稻埕,除了逛逛迪化街古蹟,探訪老宅改建的商家,在街巷間感受其絕代風華外,可前往大稻埕碼頭,逛逛「大稻埕碼頭貨櫃市集」,五彩繽紛的貨櫃屋推出異國美食,讓民眾不用出國,就能感受異國風情。
在台灣的民俗文化中,幾乎每個村里都會有土地公廟存在。多數信眾祈求作物豐收、事事順利,被認爲是土地的守護神。因此土地公廟是台灣寺廟內最多的類型。早在民國100年有登記的寺廟就超過1萬2千座,數量比超商還多,讓市場有了蓋廟商機。
傳統製香工藝流傳數百年,卻因環保意識提升,行政院環境部(以下稱環境部)實施減香措施而導致線香的需求量降低,為了省去成本,多數廟宇也會選擇購買便宜的外國香來取代台灣的手工線香,因此導致傳統手工線香的手藝逐漸失傳。
台灣人口高齡化波及傳統產業,多數年輕人不願闊別城市的繁榮和便利,回到人口老化的家鄉務農,但高雄桃源區的兩位青年黃槿文和謝瑜璇決定放手一搏,試圖扭轉家鄉頹勢,打造自家品牌 —— Li coffee漓咖啡,除了想藉此打響桃源咖啡的名聲,同時希望吸引更多青年回鄉。
台灣「天日曬鹽」產業起源於1665年,至2001年所有鹽廠停曬,有300多年歷史。而今隨著科技發展,已由機器取代人工曬鹽,僅剩位於台南的井仔腳瓦盤鹽田,完整保留天日曬鹽產業與文化。今年87歲的涂丁信,年輕時曾任鹽工、製鹽技術員,退休後仍回到鹽田擔任顧問,已在台灣鹽業服務超過一甲子,期盼將曬鹽技藝傳承下去。
月桃是一種常見的植物,不僅美觀還具有藥用價值。它的葉子和花朵可以用來製作茶來治療感冒、腹瀉和疲勞等症狀。此外,月桃的果實也可以用來製作果醬和蜜餞,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食品。在手工藝層面也有其發揮的價值,石山部落的人們會利用葉鞘編織成包包、袋子甚至電腦包,對於他們來說,月桃在生活中的用處大有作為。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